东南网-海峡导报11月23日讯 每年4月,春回鹭岛,生机无限。对两岸乃至国际上许多从事电机电子等产业的客商来说,4月的厦门更代表着无限商机。因为台交会的存在,每年的4月都成了两岸许多企业乃至民众之间,交易、交流和交友的“蜜月”。转眼间,台交会已经举办了整整15届,从最初的展位免费到如今的一位难求;从开始主打电机电子产品的专业展会,到如今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展会,可以说,台交会的15年,是硕果累累的15年。而在这15年间,也有许多值得珍藏的瞬间,它们深刻折射了两岸交流大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通”愿景 台交会由此开始
台交会全称“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由商务部特别授权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首届台交会要追溯到1997年4月8日在厦门富山国际展览城举办的首届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这在当时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两岸经贸交流活动。为办好展会,厦门还首次组织了经贸访问团前往台湾考察,在当时两岸关系背景下,这是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每年的台交会上,红蓝绿三色组成的 “彩虹桥”会标都特别醒目,其实,它蕴含的是主办方对于两岸及早实现“三通”的强烈愿望。台交会会标由一组蓝色水平虚线与三条由细及粗的红、蓝、绿色弧线交叉构成,既象征台交会是沟通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促进“三通”的彩桥,又表明台交会举办地点是“厦门”(拼音“X”的美术体),举办时间为每年4月(阿拉伯数字“4”的美术体)。其中红、蓝、绿构成的“三通”彩桥十分醒目,绿色象征 “通邮”,蓝色象征“通航”,红色则象征 “通商”。可以说,最初举办台交会的初衷,就是为了通过交朋友、做生意的方式,努力促进两岸民众间的交流。而在2009年第13届台交会开幕之前,两岸“大三通”终于全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