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怎样蒙混过关成“合格食品”

时间:2011-09-26 09: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每年有数以万吨的地沟油流向餐桌。

  近日,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下,我国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并抓获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此案的侦破揭开了食用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六大环节——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每年有数以万吨的地沟油流向国人餐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地沟油问题屡禁不止?除了需要反思地沟油背后的行政管理缺失问题,还应看到围剿地沟油黑色产业链各个环节折射出的立法空白和司法盲区。

  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油脂约2200万吨,其中15%约330万吨成为废弃油脂。地沟油本身并非完全有害、无用的物质,经过合理的加工程序,地沟油甚至可以变废为宝,如加工成生物燃料。

  记者注意到,我国对餐饮业废弃油脂——即地沟油原料的处理回收还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立法方面亦存在空白,导致本应发挥“余热”的地沟油流向餐桌。

  201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对餐厨废弃物的排放、回收、运输等内容提出了要求。这表明,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地沟油供应链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上述意见并非法律、行政法规,也非部门规章,其内容的具体落实还需各地方政府细化为当地的规章制度。

  根据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地沟油的回收需要政府在适当运用经济杠杆的同时,制定“泔水回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泔水”的流向,并配以行政、司法部门的严格执法,多管齐下,才能将地沟油重新扳回正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人们吃的每10顿饭中,可能就有一顿用的是地沟油。

  在地沟油流通过程中的关键“黑手”是粮油供应商。他们从地沟油生产企业处甚至许多“黑作坊”收购加工过的地沟油,然后再销往食用油批发部,甚至假冒成名牌产品后直接销售给各个餐馆、饭店。

  在此过程中,由于粮油供应商与各个买家之间都是买卖合同关系,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无从直接介入进行监管。同时,各大食用油批发部和餐馆、饭店的经营者又非地沟油的最终食用者,因此,在巨大的利润空间面前,他们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外,由于我国在对地沟油的检验方面存在漏洞,让地沟油很容易蒙混过关。以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为例,按照国标,食用油检验通常都是检验酸价、苯并芘、农药残留等9项指标。如果仅检验这9项,地沟油也可能合格。比如,警方日前在浙江宁海查获了大量地沟油并向有关部门送检,按照现行的国标检验,送检的10个样品中,只有两个样品不合格。

  据专家透露,地沟油生产者会根据《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火碱之类的东西,把地沟油中不合格的指标掩盖住。

  然而,面对“人人喊打”的地沟油,消费者的维权之路并非易事,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成了“拦路虎”。首先,地沟油的使用范围太广,消费者难以确定侵权主体。根据公安机关破案的情况,购买地沟油用于烹饪的餐馆、饭店无法统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次数大大多于从前,消费者极有可能在多家餐馆就餐时都遭遇到地沟油,因此侵权主体的确定成为一大难题。

  其次,地沟油对人体的伤害并非显而易见,消费者举证证明损害后果十分困难。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责任的构成需要有损害后果作为要件,而地沟油对人们健康的伤害并非一蹴而就,甚至多年之内无法显现。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