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往届回顾:两岸民间常来常往就热络了

时间:2012-06-15 13:37   来源:东南网

  6月16日晚,第四届海峡论坛将在厦门开幕。环岛路,会展中心,原来“两门”炮战的地方,现在成了两岸交心的地方。

  过去的三年,海峡论坛结出了累累硕果: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了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依托厦漳泉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建起两岸金融中心,台金融机构争先恐后登闽;闽资赴台全国领先;海峡旅游变成品牌,厦门成为赴台游首批试点城市;台胞调解员上岗,台湾专长各司其职;闽台合作办学红红火火……

  经过前三届论坛的磨合,许多活动变得驾轻就熟,论坛变成了老朋友见面的地方。中国人讲究“见面三分情”,常来常往,走动走动就热络了。谈生意,讲人情,细水长流地交往下去才能和气生财。所以,老外叫诚信,中国人叫信义。

  第1届 “原来你也在这里”

  2009年,第一届海峡论坛,汇聚了两岸6000名民众。当时,两岸实现直航和“大三通”,来的台湾人,很多是在大陆常来常往的。

  台湾方面出席论坛的,是时任国民党副主席、桃园县长的朱立伦,当时他就以“马立强”闻名两岸,很多大陆朋友对他那满含笑意的小眯眼印象尤深。

  隔着海峡的一对花甲老友——— 朱于益和陈映秋,13年后喜相逢。

  13年前,两人在北京参加两岸救捞会议;13年后,两人又同时来到厦门参加海峡论坛。圆桌会议上,他们认出了彼此,惊呼一声:“老朋友,原来你也在这里。”两双布满青筋的大手,有力地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那一年5月16日的晚上,国台办主任王毅宣布:“今天将成为两岸关系进程中一个重要和值得纪念的日子。”两岸民间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序幕,徐徐拉开了。

  第2届 草根味更浓了

  2010年,ECFA黄金元年,这让台湾各界都深感两岸交流影响之重。第二届海峡论坛上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出现了民进党人士的身影。

  民进党内的阿嬷级人物许荣淑,2009年顶着被开除党籍的压力来大陆交流,因此被党内视为公敌,也因此扬名两岸。2010年,“许氏热力”不减,她自组“人民最大党”,并带团出席海峡论坛。出席论坛的前一天,她现场观看了开幕式晚会,她用了“气势磅礴”四个字来形容。那一天,许荣淑穿着一件白色的小西装,显得时尚而不失庄重,也让大陆人领略了一个台湾南部老太太的风采。

  公开身份的民进党人,是彰化市长邱建富。虽然是以民间身份前来,虽然他没有向民进党中央报备,但邱建富坦然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说:“只有让更多台湾人参与,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邱建富没有食言,第二年,他带来了350人的交流团。

  那一年,代表国民党前来的是副主席、嘉义市长黄敏惠。这个来自南部的小女子,温婉、亲切,几句闽南话就博得了满堂彩,也让那一场盛宴,充满了浓浓的草根味。

  “我们还要让两岸心灵相通、感情相通、命运相通,真正把两岸民众的心联结在一起,把两岸民众的力量汇集在一起,把两岸民众的意志凝聚在一起。”王毅讲话中的三个“在一起”,道出了大家心中浓浓的同胞情谊。

  第3届 嘉年华上演

  2011年,赴台个人游开放,台湾夜生活的活色生香,被拉到眼前。第三届海峡论坛,让厦门人民体验到了“舌尖上的台湾”。

  那一年的海峡论坛,像极了一场两岸民间的欢乐嘉年华:台湾的少数民族,穿着他们的服装走街串巷,浓郁的民族风情缭乱了满树凤凰花的厦门街头;中山路上,台湾美食摆了一路,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让人流连忘返;两岸记者拉手上台,合唱起了《高山青》;台湾的县市长,联合推介起了台湾旅游……

  这样的活色生香,怎能叫人忘记?

  而嘉年华过去后,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是那些欢乐的片段。也因此,大家对这一年即将到来的海峡论坛,充满了期盼和想象。

  导报记者 林靖东 实习生 刘普

编辑:郜利敏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