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两会代表委员广东调研侧记:聚焦在粤台商

时间:2012-02-29 09: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台籍代表委员调研团来到东莞市,在台湾乡亲办的企业参访。

  广东是台商投资大陆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台企与众多外向型企业一样,面临订单减少、资金短缺和成本上升等严峻形势。他们的经营状况如何?转型升级遇到什么问题?对投资环境有何反映?

  两会召开前夕,全国台联组织21位台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台联界别委员,到广东考察调研,在广州、珠海、肇庆、东莞召开台商台生座谈会,参观台企,倾听广东台胞的心声。

  热点:转型升级中

  多年来,广东拓展外向型经济很成功,现在有2.4万余家台企在粤发展就是证明。调研中代表委员看到,在粤台企既面临挑战又出现好的势头。

  广东省较早意识到转型升级的迫切性,率先出台扶持政策,在融资和技术创新支持、拓展内销渠道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东莞市设立6个“10亿元”专项资金,促进台资企业转型和扎根发展。几年来,与省台办合作的金融机构为台企提供资金服务逾100亿元人民币、30亿美元。

  台籍代表委员了解到广东一些成功的新做法。例如,积极支持和引入台湾的企业培训、咨询辅导等机构来粤设立办事处,提供专业的辅导服务。台湾的生产力中心、电电公会、工研院等先后落户广东,直接服务台企。有的地市为了请这些行家,市政府买单。

  关注:客观看冲击

  外界风传,东莞等地的台企出现倒闭潮。记者随团采访中感到,台企倒闭情况并不厉害。

  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谢庆源告诉代表委员:1992年至2002年,是做传统产业的台资企业在东莞的黄金十年,现在的确出现困难,利润降低,因此缩减了厂房、解聘部分员工,但倒闭的比例不高。他表示,每年都会发生中小台资企业倒闭的事情,去年上半年东莞缩减台企400多家,但随后又有600多家来到东莞。

  省台办副主任张科表示,不赞成广东台商大量出走的提法。他向代表委员介绍,珠三角台商多数就地转型生存,有些不能转型的,迁到粤西粤北或内地省份。但转移不是连根拔起,只是把生产转出去,不少台商把高科技部分留在广东,研发总部还在珠三角。

  广东省台办主任陈国兴介绍,现在常住广东的台商台属超过20万人,就读的台胞子女逾万人。

  问题:钱紧人少电紧张

  全国台联组织台籍代表委员来调研,在粤台商备感亲切,在各场座谈会上,他们谈起问题直截了当。

  南海台协荣誉会长廖汉明:广东台商的厂房很多是租来的,由于没有厂房和土地担保,现在贷款普遍困难。有的企业用电紧张,有时一周停两天,这样一来,请经营之神王永庆来也头痛啊。

  广州华夏电子公司总经理何建亚:我苦恼的是招工难,以前排队面试的人龙排几百米。最近我们贴了广告,一周里来询问的不到10个人。

  珠海市台协会长陈利星:有的台商到内陆开加工厂,但海关规定运过去的原材料要交增值税,出口后再退税,为此要先交保证金,影响我们的资金运作。对把根留在大陆者,应该奖励的,却被保证金捆住手脚,希望减收。

  高要中杰鞋业公司董事长何玉铃:我们公司员工近万,其中不少台干,在台湾驾龄10年以上,来大陆要重新考驾照,他们不识简体字,笔试要90分以上才通过,难啊。

  调研:为台胞“发声”

  调研考察中,台籍代表委员用心倾听台商心声。全国人大代表陈耀中认为,台商“深耕”大陆20多年,面临的问题牵涉越来越广,通常不是简单宣导法规、沟通服务就能做好。代表委员可发挥作用,助推中央整合各部门力量,在政策层面解决实际问题。

  据了解,台籍代表委员通过调研形成的议案、提案,往年有不少得到处理和解决,或引起重视。如全国政协台联界别就台胞在大陆行医遇到限制的情况提案,很快得到回应,促成了台湾医师到大陆就业。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会长梁国扬表示,通过代表委员这个民意渠道,一来可用个案方式为台胞排忧解难,二来可通过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影响政策制定、行政协调,这是为台胞争取权益的重要渠道。“我们会在今年两会上为乡亲们反映心声,积极促成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本报记者 连锦添 文/图)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