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给台资医疗机构与人才“西进”清障

时间:2012-06-13 10:17   来源:福建日报
  看中台湾医院在某疾病治疗领域更先进,厦门病患者转院到台湾医院就诊,相关医疗费用还可回厦门报销……两岸如此便捷的转院、转诊机制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现实。12日,在厦门市市长专线电话办公室,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姜杰解读了《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有关卫生任务方面的政策。

  《总体方案》有关卫生方面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开展两岸医疗卫生领域交流,建立两岸卫生合作对接平台,鼓励台资来厦门设立非营利性医院或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建立两岸病患制度化转院程序与对接机制。为了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厦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少措施。

  台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

  目前,台资在大陆兴办医疗机构需要卫生部审批,程序相对繁琐。像台塑集团在大陆第一家医院——厦门长庚医院从提出投资计划到2005年5月最终获批历经十余年时间。

  对此,厦门要求适当放宽政策,鼓励、支持台资在厦门兴办医疗机构,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台资在厦兴办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程序,优化许可工作流程,不论其经营性质均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厦门向卫生部争取台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至厦门,台资在厦门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由厦门来设置批准并进行执业登记验收和行政监督。在厦门设置的台资医疗机构,采取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备制,原则上可不受医疗资源配置规划、机构规模、专业、类别及投资总额等限制。另外,鼓励、支持在厦台资机构取得厦门市医疗保险服务定点机构资格。

  简化台籍医师来厦执业手续

  由于两岸卫生专业人才有着不同的评价体系,台湾医生在大陆工作中会遭遇一些麻烦与困惑。比如,厦门长庚医院需要很多台湾籍医师和其他医务工作者,但是,相关政策对医师在大陆能否执业、执业时限有严格限制。

  在台湾,医生有教授级、副教授级和助理教授级的区分,而在大陆,医生按职称则是分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等。在大陆,职称成为一名医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志,患者就诊时习惯根据职称来选择医生。因为台湾与大陆在医生级别的不同叫法,经常令不少患者感到迷惑:到底是台湾教授医师厉害,还是大陆的主任医师更强呢?

  因此,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医生非常希望能够融入大陆的职称评价体系。也就是说,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医生需要得到大陆人事主管部门关于职称方面的评审与认定,从而拥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陆职称,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2009年11月,厦门长庚医院院长沈陈石铭和该院16位台湾医生获得了福建省人事部门颁发的高级职称证书,这是大陆首次为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地区居民颁发此类职称证书。

  对此,厦门鼓励台籍医务人员来厦执业,对在台取得正规学历及执业资格要求进行手续简化确认,对于台籍医师在台湾取得的职称、级别进行对应确认,同时制定政策,允许台籍医师在大陆参加职称晋升各项测试,取得相应职称资格,并鼓励执业机构予以聘任。

  另外,加强两岸医学教育合作交流,包括在厦门建立慈济护理培训中心,加快建设厦门慈济护理学院,双方建立互换医师学习和互派专家讲学相结合的互训制度。

  协商两岸转院转诊协议

  台湾与大陆的医疗技术各有千秋,在许多医疗领域有着极大的互补性。因此,开展两岸之间的转院、转诊有利于双方资源共享。

  对于两岸重大疾病转院、转诊问题,厦门拟双方先行指定合作试点医院,加强医疗信息共享和互认,并探索诊疗费用报销等。

  在厦金已经建立医疗救援绿色通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急诊重症患者联合诊治合作。指定急诊重症患者会诊定点医疗机构,协调海关、运输等相关部门在通关和转运方面给予便利。同时,建立厦金远程会诊机制。有关资料显示,厦金航线自2002年首次开通生命救助绿色通道以来,已先后有几百位病(伤)重、行动不便的台胞经绿色通道返台或来大陆就医。

  另外,厦门拟在厦门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台胞服务点,开辟在厦台胞绿色通道。争取两岸政策支持,探索建立在厦台胞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费用与台湾健保系统核销结算的平台。(记者 林世雄 蒙少祥 实习生 陈韵)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