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峡两岸的30余位专家学者16日在山东大学就“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展开学术研讨。
台湾大学文学院前院长叶国良教授认为,孔子的先秦儒学不具宗教性,其内涵出自理性,值得当代传承与弘扬。
叶国良表示,孔子的先秦儒学是建立在学习上,不建立在信仰上。《论语》第一篇为“学而篇”,第一句即是“学而时习之”。学是了解前人经验,习是从实践中验证。先秦儒学以了解和实践作为知识论,所以是理性的。孔子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和而不同”的主张,并非主张放任或不合作主义,而是尊重彼此之间当下的差异,无需争辩反目,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没有道同合作的一天。这是理性处理彼此差异的态度。同时,孔子要求学生做学问不教条,做到举一反三,不勉强学生接受。
从上大学时代就开始潜心研究儒家文化的台湾政治大学董金裕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孔子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归纳、整理,并进一步发扬光大,2500年后的今天,这些儒家思想文化精髓依然有着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教育方面,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意义,在如今的政治、经济等很多方面都有体现。现在我们常常讲“和谐”,这个理念就是从儒家思想中抽离出来的,并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因而,现实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文化这个根基。董金裕同时建议,儒学的弘扬要遵循“先破而立”的原则,即破解和澄清对孔子的误解,进而掌握儒学的“精义”——仁、义、礼、信,使之融入我们的生活。
华侨总会副秘书长廖俊杰表示,儒学在经典上内容丰富,但在实际中需要跨学科和门类进行整合,建议儒学的弘扬从两个方面入手,对内要鼓励民间力量推动儒学发展;对外,在增设孔子学院的同时,推动现代化手段研读儒学。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志民说,历代衍圣公和孔府文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推动民族文化的认同有非同寻常的作用,应该加大对历代衍圣公及孔府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孔子第79代嫡孙、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协会会长孔垂长出席了研讨会。期间,专家们还为山东大学的学子们做了题为“孔子的生命历程与境界”的学术报告。(记者 孔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