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台湾和大陆的30多名著名学者,14日齐聚“海峡两岸黄公望艺术论坛”,共同研讨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代宗师——黄公望的艺术成就及创作思想,研讨传奇的《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是元代著名山水画家,位列“元四家”之首,是中国山水画变革的集大成者。1350年,他历时3年完成了以富春江两岸秋色为主题的《富春山居图》,被后世誉为中国山水画“第一神品”。该画在清初被焚为两段,分别称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目前“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剩山图”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今年6月1日,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段将跨越海峡实现“圆合”,于台北联合展出。这是该作品断分360余年后的一次重要的历史聚首,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合璧。
鉴于此,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与黄公望的家乡江苏常熟市共同举办“海峡两岸黄公望艺术论坛”,也就有了特别的文化意义。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博物馆、台湾师范大学、浙江博物馆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30余名专家、学者,就《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的意义、黄公望在中国古代南宗山水谱系中的地位、黄公望的交游及其对其艺术的影响、《富春山居图》与文人画的观念与语言、黄公望笔下的实景山水、黄公望《写山水诀》的绘画思想、《富春山居图》的流传及承续,以及“元四家”及其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富春山居图》的悲欢离合记载着传奇的文化史,300多年前被焚为两段,后又分藏两岸60余年,确如骨肉分离。它的合展,它的重圆是两岸人民的愿望。它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美术作品展览,是同一个血统,同一个文明,根脉相连的需要。”本次论坛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说,邀请两岸专家举办此次论坛,旨在进一步沟通心灵,深化学术研究,加强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意识,推动两岸在文化上的深度交流,以建构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记者周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