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会馆座谈会27日在京召开(中国台湾网 李徽 摄)
中国台湾网7月27日北京消息 一场由40余位在京重要台籍人士、岛内相关学者、台湾问题专家、史学家、民俗专家参与的座谈会27日在北京台湾会馆召开。与会人士就台湾会馆等在京涉台文化遗存的文艺创作和宣传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对台湾会馆的发展与建设出谋划策。
作为清末台湾举人进京赶考的临时驻地而兴建的“台湾会馆”,历经风雨变迁和改造重建,如今已成为见证两岸交流互动的平台。如何进一步通过展示与宣传,扩大台湾会馆影响力,提高会馆在京台交流和两岸交流中的作用,成为会馆发展的关键问题。
研讨会由北京台办组织,会上,两岸专家围绕台湾会馆的历史沿革、研究成果与台湾会馆相关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上的在京台胞及台湾会馆题材的文艺创作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对于台湾会馆得以北京城市改造中保存,并得到良好的修复深表欣慰,“由于当时正值陈水扁大搞‘去中国化’时期,在两岸人士的奔走呼号下,这一遗存的保留堪称历史的见证,尤为珍贵。”
台湾会馆是清康熙年间,为因应台湾举人而建立。台湾史学家戚嘉林认为,应增加会馆内对台湾秀才入闽、赴京参考的过程展示,“当时每两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由于严格的遴选程序,致使能够考到京城来的台湾举人,都是千里挑一的人中龙凤,堪称精英中的精英。而从台入闽再赴京参加层层科考的过程,正是两岸文化同脉,教育一体的力证。”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推广部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大智认为:在展览展示上,应力求使文字史料趣味化、文物史料更充分有效地开发,强化展览的吸引力。
全国人大常委、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表示,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将台湾会馆打造成融台湾乡亲联谊会所,台湾文化展示窗口,涉台学术研究基地的综合性交流平台。
此外,有与会人士表示,台湾会馆是主题厚重、内涵丰富、沟通两岸的重要题材,可通过回顾台湾会馆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不同角度和侧面,挖掘台湾会馆所蕴藏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探讨利用展览、影视剧、专题片、声乐作品等形式,反映台湾会馆百年历史,展现广大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历史情怀,展示京台交流交往的历史和现实,呈现在京台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进一步促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加深彼此情谊。
北京台湾会馆始建于1890年前后,是一百多年前台湾同胞在京活动的场所,作为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见证了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历史,也留下了台湾同胞在京生活的点滴印记。(记者 李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