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3月2日,郑欣淼(左)与周功鑫共同展示故宫博物院赠送的宋朝赵昌的《写生蛱蝶图》复制品。当日,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在台北故宫就两岸故宫加强合作等进行了会谈,并就实质性合作达成八项共识。新华社记者 王妍 摄
相望于海峡两岸的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共同典藏着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宫廷珍宝。今年以来,两岸故宫打破60年来的“坚冰”,达成合作共识。两岸故宫人携手踏上破解中华瑰宝之谜的合作之旅。
出入北京故宫管制区的台北故宫人
今年7月中旬,台北故宫博物院助理研究员陈东和博士,带着“古陶瓷的科学检测”和“清代宫廷钟表的保护与维修”两大课题走进了北京故宫。
尽管常常头顶炎炎烈日,或被“桑拿天”蒸得汗水淋漓,41岁的陈东和每天欣然享受着骑自行车在北京故宫那些红墙青砖的“御道”间,悠然而过的感觉。
“我很幸运能够成为60年来第一个拿到北京故宫内部工作区通行证的台北故宫人,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事。”陈东和说。使用这张磁卡通行证,他可以任意进出故宫的文物修复工作室以及实验室等管制区。
今年3月,两岸故宫博物院院长实现了60年来首次互访,双方共同宣布建立包括“研究人员互访”等在内的交流机制。今后每年,两岸故宫将各自选派1至2名研究人员,到对方单位参与合作研究。
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等多学科研究背景的陈东和博士,成为首位来到北京参与两岸故宫合作研究的台北故宫人。
他对记者表示,此次选择的“古陶瓷的科学检测”和“清代宫廷钟表的保护与维修”两个项目,是台北故宫目前非常关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两方面,北京故宫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这是10月6日在台北拍摄的清雍正瓷胎画珐琅黄地芝兰图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60年来首度合办的展览“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将于10月7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参展的246件文物包括档案、史籍、地图、肖像、绘画、书法、瓷器、琉璃、玛瑙等,其中雍正肖像等37件文物来自北京故宫,展览将持续到明年1月10日。 新华社发(吴景腾 摄)
小小陶瓷碎片透露皇家秘密
曾经居住着清代嫔妃的故宫延禧宫,如今辟建有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这里拥有世界一流的用于材料分析与检测的先进仪器,是大陆屈指可数的能观测到古陶瓷原子与分子尺度的实验室。
陈东和的合作研究者,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主任苗建民告诉记者,用现代精密仪器对古陶瓷进行成分分析,有助于对古陶器做出更加精准的鉴定,并为再现失传的古代烧瓷技术提供基础。
台北故宫收藏的25000多件瓷器大约有95%来自北京故宫。这些陶瓷珍品汇集了汝、官、哥、定、钧宋代5大名窑的代表作,以及大量明清官窑精品。被称为中国古陶瓷顶峰时期的康、雍、乾珐琅彩瓷器,台北故宫就收藏了300多件,占全世界存量的绝大多数。为了进一步揭示中国古陶瓷烧制工艺的奥秘,台北故宫的文物科学实验室也陆续增购新的检测仪器,计划对古陶瓷进行更多的分析研究。
“珐琅瓷工艺曾长期被清代宫廷所垄断,这一技艺在乾隆朝以后便逐渐失传了。对珐琅瓷工艺的研究,是目前台北故宫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陈东和说。而他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正是对珐琅瓷颜料来源与使用状况进行分析。
在这个实验室中,陈东和与北京故宫同事使用拉曼光谱仪对北京故宫提供的古陶瓷样本进行了检测,研究其相关的成分与分子结构。
“尽管只是一小片碎片,在光谱仪下却透露出丰富的信息,包括陶瓷原料和烧制工艺技术等。”陈东和表示,两岸故宫的实验室未来若能在一些共同的议题上建立合作关系,将有助于解开许多陶瓷工艺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