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下旬,首次以故宫博物院院长身份赴台的单霁翔,台湾之行有何收获?感想如何?他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一一回应。
单霁翔以“亲戚之间的回访”来形容台湾的5天参观访问,“串串门、聊聊天,一起规划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他表示,北京故宫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与重视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今年1月,两岸故宫博物院新任“掌门人”在北京会面。期间他们一起观看了由北京故宫员工自编、自演的表现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的话剧《海棠依旧》,重温了战争年代老“故宫人”为守护国宝付出心血与汗水的艰辛岁月。他忆及,冯明珠院长感触颇深,在跟剧组聊起那段往事时难抑泪水,“她的真挚与诚意也让我们感动”。
三个月后单霁翔回访台北。两位院长确定了为今年10月“乾隆皇帝的艺术品位特展”北京故宫将向台北故宫出借的42套(45件)珍贵文物的最终名单,包括书画、陶瓷、漆器、玉器等门类,将对诠释展览主题起到重要补充作用。其中有英国18世纪铜镀金转水法人物马驮座钟、清人画弘历“是一是二图轴”(那罗延窟本)和圆明园铜版画四开(海晏堂)等名品;还有一幅长60米的乾隆南巡图。
被问及双方如何确定具体出借展品,单霁翔透露,先由台北故宫根据展览主题初拟借展文物目录,此后双方经历了至少6次探讨和目录的调整。
北京故宫对目录所列文物能否出展进行了多方面考虑:在库且状态良好的器物类文物积极予以支持,但是台北提出借用多件陶瓷馆在陈的文物,因考虑到不能干扰北京故宫常设展览而未予出借,而是通过尽力调剂具有同样意义的文物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处于休眠期的书画文物亦不能出借,比如台北故宫所列目录中的清人画弘历图轴(“是一是二图”),北京故宫本打算出借“长春书屋”本,但对方提出要用“养心殿”本或“那罗延窟”本。经确认,“养心殿”本正在休眠期不能出借,便将“那罗延窟”本出借台北,最大限度地满足要求。
据了解,这是两岸故宫自2009年达成合作交流共识以来的第四次展览合作,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并且此次展览是两岸故宫第一次没有第三家博物馆参与的合作。
说到台北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单霁翔坦言其成就和经验值得学习。“近年来两岸故宫在文创产业方面已有多次交流。2009年两院院长首次聚首,双方经过友好坦诚的会谈和充分的沟通,达成的‘八项共识’中,即有‘文化创意产品交流机制’一项。目前,两岸故宫文创产业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正在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双方商定在合适时机举办两岸故宫文创产品联合大展。”他表示,目前北京故宫在售的故宫特色文化产品已经有13大类,4000多个品种,每年研发新的产品也在200种以上。
针对目前台北故宫的文物不能到大陆展出,他直言“是一个遗憾,尤其是对于深化博物馆交流方面。这不是两个馆层面上所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努力。”
单霁翔表示,双方目前保持着十分畅通的交流渠道,可以通过及时沟通来确定合作内容。“我们愿意与台北故宫探讨开展各种形式的展览合作以及围绕展览的学术交流”。他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北京故宫珍藏的为宋代张择端所绘,而台北故宫则藏有清院本,“双方可以以此为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也希望有朝一日,两岸故宫所藏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能在北京合璧展出。”(记者 应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