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历史”两岸青年中原文化寻迹分营活动侧记

时间:2012-08-10 09:39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8月9日郑州消息 紧紧地握手、热情地拥抱!7月30日一大早,新郑国际机场大厅,一批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学子在依依不舍、互道珍重中作别,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信阳师范学院主办,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研究中心、信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联合承办的“豫见历史——2012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文化寻迹分营活动至此落下帷幕。

  本次活动是“豫见历史——2012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四个分营活动中的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是四个活动中历时最长、活动内容安排最丰富的一个。活动自7月23日开始,其间,围绕“文化寻迹”这一主题,来自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高校的50名在校大学生与信阳师范学院近20名青年学子一起,聆听学术讲座、考察文化古迹,开展主题讨论、文艺联欢联谊等活动,感受中原文化的厚重鲜活,体验豫台两地的渊源关系,活动达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领导关爱:一家亲情的自然流露

  七月的中原大地,骄阳似火,热浪袭人。盛夏酷暑,也没有能阻挡住两岸青年中原文化寻踪的急切脚步,两岸学子交流的火热般心情,也得到了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承办方和有关领导、老师们支持和厚爱,两岸一家亲的感情自然流露。

  7月23日晚,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设晚宴,欢迎来自台湾的师生。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孙宏典和信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方波出席晚宴,他们向来自宝岛台湾的师生表示亲切问候。

  7月24日,在信阳博物馆举行了“豫见历史——2012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文化寻迹分营开营仪式。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杨慧中出席开营仪式并宣布“豫见历史——2012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文化寻迹分营开营。

  7月25日,固始县委、县政府设宴招待到固始寻根问祖的研习营学员,并组织了一场精彩的节目;7月26日,开封市台办有关领导看望研习营一行。

  7月28日在郑州市富景生态园,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领导亲切慰问了研习营学员。

  “来到河南就是回到了故土,见到了亲人,亲人们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们倍感亲切和温馨,到了哪里都觉得特别温暖。”研习营活动领队之一的潘朝阳教授说的这句话,道出了此行台湾学员的心声。

  学术讲座:血脉相连的文化阐释

  学术讲座是本次研习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研习营学员通过聆听学者们的讲座,理清了豫台两地一脉相连的渊源关系。

  7月24日晚,首场学术讲座在信阳师范学院贤林讲坛开讲。尹全海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30年(1981-2011):历史、记忆与诠释”的学术报告。报告宏观描述自唐初至清前期中原移民入闽迁台史、完成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之史实建构,整体重现自1981年著名语言学家黄典诚发表《寻根母语到中原》30年来,豫闽台三地从民间、学界到官方开展的寻根活动,以此为基础诠释中原与闽台之间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

  7月26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程遂营教授为研习营学员做了题为“开封城市文化与旅游”的讲座。7月27日,洛阳师范学院毛阳光副教授则以“河洛文化漫谈”为题富有激情地向学员介绍了洛阳作为河洛文化主要发源地的灿烂历史文化,并指出闽台“河洛郎”与洛阳存在着历史的密切联系。

  来自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侨教学院的院长潘朝阳教授在7月28日晚,向研习营学员作了题为“台湾的儒学与儒教”的学术讲座。他解析了明朝延平王郑成功驱荷开台的文化意义,梳理了清朝时期儒学与儒教从中原地带向台湾传播的谱系,认为台湾儒学与儒教系河南儒学与儒教的南传所致,对当代儒家在台湾的教育和发展提出了合情合理的方法和途径。

  学者的学术演讲见解精辟,内容翔实,解析透彻,生动有趣,聆听了四场学术讲座之后,两岸学子均表示受益匪浅。来自信阳师范学院的陈晨曦坦言:尽管过去也听过一些讲座,但几天时间里,一起探索中原与闽台之渊源、探求大宋文化之精魂、探寻河洛文化之灵光、探讨儒家文化之发展,体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传承意义和现代价值。如此系统地聆听这方面的专题讲座,很难得,长知识了。

  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甘风琴告诉记者:这几场演讲听下来,彻底了解到中原与闽台的历史渊源关系、台湾文化在中原文化南传基础上生发和成长的过程,深深体会到台湾儒家文化的核心与价值其实来源于中原儒家文化的核心与价值。台湾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事实,不容置辩。(中国台湾网、信阳市台办联合报道)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