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岸影视合作:水准高方能惹人爱

时间:2011-12-16 10:55   来源:人民日报

  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海报,此片已经申请“登陆”。资料照片

  1984年,《搭错车》在福建厦门、泉州等地“登陆”,成为首部在大陆上映的台湾影片,苏芮演唱的主题曲“酒干倘卖无”也风靡一时。从那时起,两岸影视交流栉风沐雨,走过不平凡的历史里程。进入新时期,两岸影视交流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截至今年6月,大陆每年引进台湾电视剧的小时数已超过引进剧总量的1/4,两岸合拍片时长已超过每年300小时。

  金马奖上的“亮点”

  11月26日,第四十八届金马奖在台湾新竹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揭晓,细心的人们发现,在各有归属的23个奖项中,两岸电影人合作的作品颇受肯定,成为本届金马奖的一大亮点,一些奖项,实难分清在两岸间的归属。

  获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到阜阳六百里》,台湾的邓勇星是导演兼编剧,编剧团队中还包括台湾电影人杨南倩和大陆演员秦海璐,他们共同诠释了一段客居上海的阜阳人回家的故事。金马奖组委会介绍,这是“以台湾电影人身份创作的大陆电影”。获最佳纪录片奖的《金城小子》由台湾导演姚宏易执导拍摄,记录了大陆画家刘小东回到东北老家写生的创作行为。还有一部获得提名却没有被广为关注的《转山》,导演杜家毅是地道的上海人,而编剧张家鲁、程孝泽都是台湾人。

  近年来,两岸合作拍摄了很多电影作品,不过,投资毕竟还是制作之外的合作,哪怕是演员参与演出,都还只是通过表演诠释导演思想。编与导的跨两岸合作,才是实实在在的观念碰撞、思想交流。实际上,囿于两岸经济社会不同的发展状态,彼此间认知和情感上存在差异再正常不过。这也正是本届金马奖,在大陆叫好又叫座的《让子弹飞》战绩不佳,受到很多好评的《钢的琴》毫无斩获的重要原因。

  《到阜阳六百里》被誉为连上海人可能都拍不出的地道大陆故事。导演兼编剧的邓勇星坦承,要感谢秦海璐加入。秦海璐本来是受邀参与演出,她和导演一席谈,使导演改变了想法,又重写剧本,最后形成了这部距离600里却不能常回家的故事。邓勇星说,“我们在上海工作多年,往返两岸也是回家的心情。”编剧10年的杨南倩也表示,台湾人常在上海与台湾飞来飞去,大陆人对过年回家的看重让她心有所感,所以写这个剧本,赋予大陆很多人回家不一样的意义。大陆演员唐群以《到阜阳六百里》获金马奖最佳女配角,68岁的她表示,在和台湾电影人合作时,完全没有沟通障碍。唐群表示,“我要感谢台湾导演邓勇星,他独特的视角和想法为我的表演打开了一扇窗,我们的合作非常默契。我是第二次来到台湾,希望将来有机会到台湾来拍电影。”

  拍摄《金城小子》时,姚宏易在刘小东的家乡辽宁金城,待了快半年时间。从温暖的台湾来到寒冷的东北,姚宏易用自己的视角诠释了这段离家30年后的回乡故事。影片的推介说,“面对物是人非,一个艺术家怎样将地老天荒定格?”著名导演侯孝贤却表示,这部纪录片最打动他的是结尾处,刘小东与年迈父母同桌吃饭的情景。这部纪录片聚焦的是画家对生命的理解、对故乡与玩伴的复杂情感。刘小东说,拍摄的4个多月里,他们把台湾人的美带到东北,而东北则把人和人的热度还给他们。4个月,生活紧张而充满艺术激情,他非常珍惜每一分钟的发现与惊喜。

编辑:白皛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