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台北10月12日电(记者李凯 李寒芳)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名专家学者12日在台中参加第三届“两岸有形文化资产论坛”。论坛以“保存与经营管理”为主题,围绕目前古迹、古物、聚落、遗址等有形文化资产的保存技术、防灾风险措施、政策比较等展开交流。
大陆中华文物交流协会副会长宋新潮在作主旨发言时表示,大陆保存的众多古代遗址年代久远、分布广阔、存量巨大,系统、直接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传承关系。截至目前,在大陆公布的235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遗址有506处,比例高达22.5%。
他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考古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遗址被发现、发掘和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展示和利用遗址,已成为考古、建筑、历史以及博物馆等领域所关注的焦点,更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
宋新潮认为,遗址博物馆是遗址保护与展示的最佳方式。目前,大陆的遗址博物馆已经考虑到博物馆建筑和遗址本身的和谐关系,在规划中注重消隐建筑,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使用遗址的文化符号,在展览中注重结合遗址设计空间,博物馆和遗址逐渐走向融合,但距离文化和内涵层面的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台“文建会”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有形文化资产组组长洪世佑介绍说,截至2011年9月底,台湾各类的文化资产共有2992处(件),其中建筑类(古迹、历史建筑、聚落)有1734处,比例高达57.9%。
他介绍说,目前台湾管理有形文化资产的主要经验是,实施从修复为主到以日常管理维护为重的保存策略,整合政府、企业界及民众三方资源共同投入文资保存,公有文化资产扮演示范角色,健全文化资产法令制度等。
在论坛上,两岸专家还就预防性保护理念下的博物馆环境应用技术研究与实践、台湾纸质文物保护观念与实践、大型铁质文物现场脱氯技术研究、农业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维护木构件彩绘、大陆北方农村遗产的系统保护等专题进行了研讨。
本次论坛由台“文建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主办,沈春池文教基金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