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美会来京座谈叙乡情忆故人

时间:2012-05-14 13:27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两岸部分“八仙“后人,携台籍著名书法家刘艺所书的“八仙过海”共同合影。(中国台湾网 王思羽 摄)

  日据时期,台湾一群有为文人因不满日人统治,躲避抓兵、征夫,同时也因心向祖国,寻求真理,陆续辗转过海来至北平,在北师大等高校以教书为业。众人虽身处异乡,但相互帮衬提携,各自发奋努力,在文学、艺术、教育、音乐、体育等领域多有建树,其中不乏成就卓著者。诸人为:柯政和、张我军、洪炎秋、江文也、张深切、郭柏川、张秋海、林朝权,恰合“各显其能”仙人之数。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聚在一起,聚餐、谈天,忆家乡、抒感想。他们时而弹琴唱歌、吟诗作画,时而相顾无言、默默不语,以此排遣心中苦闷,安抚心上伤痕。某日聚会时,因柯政和一句戏言,遂留下“八仙”之美谈。1945年,台湾光复。“八仙”奔走相告,互传喜讯。之后,他们有的回到家乡,有的留在大陆,有的到了台湾又返回大陆。

  中国台湾网5月13日消息 5月12日下午,两岸部分“八仙”及当年故旧好友之后人,于“台湾南美会六十周年北京特展”前夕,汇聚北京台湾会馆,追思历史,缅怀故人,执手言欢,互叙乡情,共谱两岸艺坛新佳话。

  “八仙”后人追忆历史 述说乡情

  位列“八仙”之一的郭柏川以其宣纸作油画的独创技法享誉两岸,其女郭为美虽在7、8岁时就随父母离开北京,却依然对京城的人和事印象深刻。据她回忆,父亲1947年因罹患黑热病,鼻腔时常大量出血,而被迫辞掉工作。或许是担心自己来日无多,父亲郭柏川此时开始拼命作画,天坛、故宫、北海……许多重要的画作均在那时完成。那时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父亲没有工作,全家一再搬迁,住在仓库改成的房子里,幸得父亲众好友相助,全家得以艰难度日。

  郭为美表示,虽然自己7、8岁时就离开北京,家里在北京连房子也没有,但自己对北京的一切依然记忆犹新,不知何时才能与这里的故人再相见。此次重回北京总算慰藉了自己的怀念之情,只是父亲郭柏川本也非常喜爱北京,当年原本打算转台养病半年后就回来,可惜始终再没机缘。

  张秋海之子张洽今年77岁高龄,老人“翻开”70年前的儿时记忆,追忆起自家与另外“七仙”交往、互动的点点滴滴:“八仙”中最年长的柯政和先生是位慈祥、和气的老者,说话很文气,也常来家里走动。他会讲人生的道理给孩子听,送给自己的音乐辞典对自己的音乐启蒙很有影响。郭柏川先生那时与自家同住一院,总是早出晚归,辛勤作画,他总是将画好的画作逐一晾在院子里,请张秋海夫妇评论、指教。郭先生可谓画如其人,平日开朗、直爽、敢说敢当,画风也颇为粗犷。江文也先生相貌俊秀,性格开朗,除深谙音乐还精通医学,闲暇时常替人按摩,疗效显著……

  在张洽看来,“八仙”的范围或许并非只局限于此特定8人,而是代表着一大批台湾的有志青年,他们怀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本着对台湾家乡的思念之情,经常聚在一起,派遣心中苦闷,述说思乡之情。“八仙”的涵盖与交往范围很广,毕竟抱有相同情怀的台胞精英、仁人志士当时大有人在。

  前辈因缘“牵线”北京、台南艺术交流

  此次座谈会适逢郭柏川所初创的台湾南美会六十年特展之际,展场正中悬挂的两幅画作可谓意义非凡。郭柏川所绘的北京故宫与台南的孔庙并肩而立,仿佛为北京、台南构建起两地艺术交流的桥梁。

  对此,台湾南美会策展人刘蓉莺表示,台南市是台湾文人、画家荟萃之处,在台湾艺坛占有重要地位。台湾南美会能在成立60年之际来京设展,可谓因缘际会,仿佛郭柏川先生“牵线”,使北京成为台湾南美会出岛巡展的首站。台湾南美会已在岛内将郭柏川先生的精神发扬了60年,此番来京见证了前辈的努力在北京结出的硕果,聆听了“八仙”后辈讲述的故事,心情无比感动。刘蓉莺表示,希望将这样的感动传播到台南,若干年后,今天的努力又将创造新的历史。

  台湾南美会副理事长王国和指出,两岸同文同种,均为华夏子孙,能够借此机会,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互相合作,可谓意义重大。他希望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使中华文化更加繁荣,使两岸间的交流更频繁,友谊更牢固。

  据悉,由全国台联、台湾南美会及北京市台联共同举办的“台湾南美会六十年北京特展”将于14日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持续到5月27日结束。这是台湾台南市南美会的艺术精品首次大规模在京面向公众展示。对此,北京市台联名誉会长苏民生表示,台南是中华文化保存较好的区域,如此优良的文化土壤才会孕育出优秀的艺术家,希望能借此次展览,让在京台胞与北京市民一同充分领略台南的艺术文化。(记者 王思羽)

编辑:白皛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