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厦门大金龙精心打造的18米公交巨无霸在台湾发布,开启台湾公交车的“金龙时代”;4月24日,小米手机2S又在台北举办发布会,正式进军台湾市场。从微信到淘宝,从《甄传》到《我是歌手》,如今又从公交车到手机,越来越多打着“大陆出品”烙印的产品不断进入台湾,融入台湾普通民众生活。两岸间的交流,似乎正进入更为“日常”的阶段。
现象 从素人到名人 都在用微信
自从腾讯进军台湾推出名为“wechat”的手机APP,导报记者发现,采访台湾各界人士,经常都不再需要打电话过去了。因为,微信的对讲功能,完全可以随时随地让记者实现即时访问。不仅对岸的媒体人喜欢用微信,就连蓝绿阵营的专家学者、政界名人,许多都是微信的拥趸。
导报记者采访了5个台湾朋友。其中,与大陆有业务往来的4个台湾朋友都在使用微信。台湾艺人廖大森用微信已经有1年的时间了,因为他每个月都有一段时间是在大陆工作,用微信便于联络工作事宜,也可以通过微信了解福建当地朋友关注的一些话题。另一位台湾旅行社老板张先生也使用微信,他还建议微信开发出像skype那样的对讲功能,用起来就会更方便。
除了微信、淘宝这种网络平台外,各种娱乐产品近来也是台湾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从《甄缳传》到《我是歌手》,在台湾都创造了不可思议的话题性。而台湾观众瞄准的下一波娱乐节目,是大陆各家卫视的明星跳水节目。再加上小米手机、金龙牌公交车,一位台湾朋友很幽默地向导报记者表述了这样一种生活:“穿上在淘宝网购的衣服,拿着小米手机出门,坐在金龙牌的公交车上,用微信与朋友聊昨晚播出的明星跳水节目!”
观点“大陆出品”入台 折射产业消长
大陆电商、手机品牌相继进入台湾,除了改变台湾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之外,为什么还能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度呢?台湾空中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张铎严认为,这其实是大家对台湾产业发展走向的一种关注。
台湾有打着鲜明“MIT”(台湾制造)烙印的手机品牌HTC,如今面临小米的“入侵”,台湾消费者除了期待外,也颇有点难以宣之于口的挫折感。不过张铎严认为,台湾是个开放的市场,只要这个产品在竞争中有优势,不管是大陆的还是美国的,都可以有它的一席之地。小米手机要来抢占台湾市场,只要它的价格有优势,或者在同样价格下它的质量有优势,就会受到民众的欢迎。当然,小米手机要长期稳定地在台湾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还得做好售后服务。
而台湾人对大陆影视剧、综艺节目的关注,也不仅仅是喜欢这个节目内容,而是透过这个节目对台湾娱乐产业走向的思考。张铎严表示,从这些节目的形态看出,在娱乐产业上,大陆正产生一种磁吸现象。“它把优秀的台湾娱乐资源吸引过去了,这在台湾人的心里就有一个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台湾民众也为这些歌手有好的发展感到高兴,与有荣焉;另一方面,台湾人也会担忧台湾流行文化的空白化,因为这意味着娱乐产业的人才流失和产业外移。
延伸
两岸交流最缺“日常模式”
对于各种“大陆出品”八仙过海进入台湾,深入普通台湾民众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导报记者想起2007年第一次去台湾交流时的一件小事。当时在餐桌上,一位台湾白领小姐指着桌上一盘清炒空心菜,语气恳切地对导报记者说:“大陆吃不到这种菜吧?你多吃点。”听到这句话,导报记者错愕之余,顿时对两岸民众交流之迫切有了深刻认识。
近年来,两岸各层面交流层出不穷。但在微信、淘宝、《甄传》风行台湾之前,普通民众间日常生活领域的交流,似乎相对欠缺。海峡对岸的同胞平时吃什么、用什么、看什么,似乎没有什么渠道能让彼此来了解。然而,文化上的认同、意识形态的交流,往往就源自这些看上去最平常的事情。如同美国文化软实力在全球的扩张,就是从麦当劳、NBA开始的。只不过以往是台湾向大陆输出流行文化,现在开始反了过来。
一位曾在大陆高校读过好几年书的台湾学生告诉导报记者,六七年前刚来大陆时,觉得最困扰的地方是与大陆同学们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我本来以为他们也看《康熙来了》,也听周杰伦,就没有什么隔阂。可是大家用的东西还是不一样,我用MSN他们用QQ,我花了很久来习惯。”不过这位朋友现在很高兴,因为“两岸终于都用一样的东西了。而且是我们开始用你们的东西。如果真的好用,年轻人就会从内心真正开始认可大陆”。(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杨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