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看大陆:东北方言彪悍却“贼亲切”

时间:2012-12-26 08: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台湾人看大陆:东北方言彪悍却“贼亲切”

  马波(右),驴友们腻称他皮哥,沈阳三皮国际青年旅舍老板,也是本文男主角。左为马太太。图自《旅读中国》(摄影/李旸CTPphoto)

  台湾联合新闻网25日刊登最新一期台湾《旅读中国》杂志的文章《欢迎大家到“贼好玩”的沈阳》,作者在东北认识了开青年旅社的马波,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工业老城“沈阳”的人文面。文章说,“趣味中带点慓悍却又充满亲切感,这就是东北”。

  文章摘编如下:

  退出了生意场的皮哥说没有后悔,“完成自己的梦想更重要,等到有天我走不动了,还可以听一代代的小驴友在三皮聊天,延续我永远在路上的梦想”。听到如此感性细腻的表诉着实令我吃惊,打破了素来东北汉子给人的粗犷印象。

  豪爽、能装、急脾气的沈阳男人

  关于沈阳男人性格到底怎样?本身也是沈阳人的马太太最清楚,“豪爽、能装(东北方言,指“好面子”),但不是说说而已,会实在帮人办事情”,也大男人主义,沈阳女人却支持。整体而言,东北男女全都急脾气,“该打就打,不像南方人吵那么久也不动手”,刚烈凶猛的性格,多少和满族文化有关。不少文史专家都认为,东北人具有努尔哈赤后金时期女真人的作风。

  那占据过近代东北的日俄文化呢?马波指出,至今只剩下老建筑了,在人文方面却没留下什么痕迹。

  其实,沈阳人和朝鲜族来往更多,西塔一带号称小朝鲜。不过,马波可是在日式老建筑中长大的,“日式砖房,有木门可以拉开的和室,我们搬进去后,用较小、较厚的日砖砌上了”。然而,如今那些小时候见过的精致日屋都被拆除了,很多名人居住过的日俄式老公馆也消失了,当地政府只保留了日本大使馆级别的宏大建筑,这让马波遗憾又无奈。

  待客如朋友、讲话如亲人

  身为土生土长的沈阳人,又爱旅游和结交“道友”,他不仅在网上推荐家乡的美丽,更经常开车带着入住的驴友们去逛些私房景点。譬如说,认识沈阳近代发展的好所在──中国工业博物馆、经历义和团之乱烧毁又重生的歌德式百年老教堂──南关天主堂、再现毛主席时代的沈阳人生活情景──铁西区的50、60年代生活馆。还有918 历史博物馆,比历史课本好看很多,也更让人愤慨。当然,他也推荐了一宫两陵(故宫和福陵、昭陵)、张氏帅府、四塔寺、皇寺这些已成名片的超级景点。

  那到了沈阳吃什么最赞呢?马波的前三名为宝发园四绝菜、马家烧卖和老洪记饺子馆。老字号的老边饺子意外落选,他说老百姓不会常去吃。至于熏肉大饼,路边摊的皮更薄又能卷着吃,比李连贵的更对胃口。马太太则推荐了家常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和俗语说好吃到能“撑死老爷子”的土豆炖茄子。而呼饼则用一大锅先炖菜,再将发好的面团扣上一起蒸炖,蒸时把菜味融入饼中,有菜有肉有主食一次ok,俗称“一锅出”。家常菜最能体现东北人的粗犷,所有的菜、肉或饼都是大块状。

  除了烹调,用词用语在东北也是“愈直率愈好”。在沈阳若听到有人说你“贼漂亮”或“老好了”,别以为是骂人喔!其实是赞美。东北人喜欢用贼、老来强调“很”的意思。另外,即使只有20几岁,只要一结婚就成了“老娘们”,未婚时永远是姑娘、ㄚ头或亲切的老妹。男人也一样,年纪再轻一结婚就是“老爷们”,未婚时就是小伙子或兄弟。似乎有点粗俗的东北方言,趣味中带点慓悍却又充满亲切感,这就是东北。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