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14日刊载了新北市王新伟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大陆人和台湾人在礼貌用语上的一点差别,并且在这种区别中,大陆人可能会被对方认为没有礼貌。但作者呼吁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的看待这种情况,换个角度可能会让双方的交流更加顺畅。
文章摘编如下:
你跟人说“谢谢”,对方回以“不用”,这是在台湾常听到的口头语。但场景换到大陆,你跟对方说“谢谢”,他脱口一句“没事儿”,结果台湾人听了就皱眉头,我跟你说谢谢,干嘛没事?
其实,“不用”与“没事”都是“不客气”、“不用谢”的口语化,没有谁好谁坏的比较,盖因两岸语言的差异和习惯的不同,而造就了表达方式的不同。
记得有次跟团去厦门,游玩一处上了车,同行有位长者一直碎碎念,原来他刚才跟人买东西,付了钱说谢谢,年轻的大陆小姐跟他说没事,让他觉得有些不舒服。我听出他的意思,大概是北京话的“儿化音”,让那句“没事儿”听起来好像有些随便,他于是耿耿于怀。
后来几日,我们每个人都遇到相同的情景,但有了那位长者的经验,大家都能泰然处之,因为我们知道,那句“没事儿”其实也是礼貌性的回应,只是我们不这样使用,所以感觉怪了些。
这让我想到大陆人对台湾的评价,共同点都是说台湾人客气又有礼。言外之意也包括了我们回礼的方式,显然,“不用”这个词听在大陆人的耳里不会觉得不舒服,甚至觉得这样说很有礼貌。那么,为何我们会觉得大陆人讲“没事儿”就怪怪的呢?
或许,是不是我们一开始就“因人设事”,多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认定大陆人讲话不客气,戴了“有色眼镜”,所以就觉得他们的讲话“不中听”。
其实,换个角度想,“没事儿”不就是让你放轻松吗?会心一笑不必太计较,我想彼此的沟通就会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