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刊载了台湾高雄林士清的文章,作者描述了对自己所认识的一个上海姑娘的看法。
文章摘编如下:
每当得知要去一趟上海,我心里总会有个牵挂,牵挂到让我拨起电话,给一位我10年前认识的上海姑娘,这个上海姑娘每次都会用一种冷淡又无奈的口气说:你又来了!这次又是哪个单位邀请?照惯例她会抽空赴约,然后吃完饭后买单,十足上海女人的大气,她秉持的理由也很潇洒:我不想欠男人,何况是台湾男人。
她的家乡来自沈阳,改革开放后举家迁至上海,长相非常标致,举止非常潇洒,貌似90年代的大陆歌手艾敬,大学时专攻外文,她说家世背景称不上显赫,但足以支持她出国攻读学位,利用固定寒暑周游列国。他打扮和品味,典型国际风尚,心情好说普通话,心情不好就说英文,总说上海和香港比台北时尚。
10年前,我参与一个香港的交流活动,第一眼看到她那锐利的眼神,似乎暗示:别来惹本姑娘。但相处后发现,她孤傲,让人难以亲近;但她漂亮也心善,让人难以忘怀。那是一个开放却说不上热络的时代。
那种氛围之下,她自然是不理我,我为了吸引她的注意,也只好献出殷勤和厚脸皮的一面,我每天都将早餐和宵夜准备好交给她室友,透过她室友的好言相劝,让他知道台湾男生也有可爱的一面。
每当我在她面前说起冷笑话,她会冷不防地回我一句:“我觉得吴宗宪说得都比你好,你还是回头照顾一下台湾女生,台湾女生都被你们男生晾在一旁了。”
交流参访从一开始的生疏,到活动进行到中后半段的热络,参访团成员的心防逐渐卸下,大陆和海外的学子的友情终于可以建立,相约日后交流的基础,她最后还是留下一道门槛说:“你来上海可以找我,但这也是为了在两岸交流的基础上。”她这番客套话,反而变成我每次去上海都会约她的理由,上海姑娘也可爱在这点,面子说什么还是重要,我总是会消遣地说:“好歹你也是我第一个认识的上海女生。”
现在,她不仅拿到了国外学位,也在外资企业身居要职,从招待豫园小吃到浦东的高级餐厅,消费和品味逐渐提升,变成有产阶级的上海小资女,但熟女和剩女的话题则是禁忌,每次见面不免损我几句:都毕业几年了,还一副大学生装扮,偶尔说起身边也不乏职位高和学历高的男人环绕,就算要相亲也是很抢手,但为何小姑独处?终归一句,品味高了,眼光自然高,单身那么多年,一个上海女人的职涯、生活、旅行,其实也习惯了,习惯了爱自己。我说她的现况,让我想起张爱玲,她又一副不以为然地说:“台湾男人都听蔡依林,懂什么张爱玲? ”
聊著、聊著她抽起了一根烟,我问她何时学会抽烟?她说已经会抽很久了,只是很少在众人面前抽。女人会在男人面前点烟,有著心理学上的含意,我暗自在想:我到底又筑起你的心防,还是卸下你的心防了?寒夜却热闹的上海新天地旁,我问她大概何时结婚?她立刻扳起脸孔回道:“关你什么事?台湾男生还管起上海姑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