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汪辜会谈”2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两岸协商要“开渠引水”,双方应做一些为政治对话创造条件和氛围的工作。两岸在这一方面应积极作为,而不应消极等待,自缚手脚。
朱卫东表示,大陆方面鼓励开展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积累共识,为今后两岸协商解决政治分歧问题逐步创造条件,为全面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两岸学者应充分利用一个中国框架的包容性,积极出谋划策,先行一步,探讨政治议题。此外,应逐步消除一些对两岸政治对话认识上的盲点和误区。
他认为,两岸进行政治对话协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回避不了的。这种对话协商,不是统一的谈判,更不是“矮化”“吞并”,而是为了消除和解决影响两岸发展的政治性障碍,这对两岸关系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
“政治经济是互不可分的。必须要两轮驱动,才能行稳致远,可长可久。”朱卫东说,1998年10月,辜振甫参访大陆,在上海与汪道涵进行高层政治对话,双方就台湾方面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如一个中国、台湾的国际空间等议题坦率交换了意见。
回顾20年前的“汪辜会谈”,朱卫东说,万事开头难,通过会谈双方最终找到了一种平等协商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说明,只要有诚意、有善意、想解决问题,两岸是可以坐下来,可以谈下去的。后来两会商谈达成的丰硕成果,都是遵循平等协商原则所取得的。
“事实证明,两岸协商并不是台湾一些人担心的‘统战阴谋’,而是通过谈判为两岸同胞谋福祉、谋利益。”朱卫东指出,“汪辜会谈”及之后两会商谈所带来的成果是非常丰富的,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造福两岸民众,特别是使台湾老百姓获得了更大、更多、更好的和平红利。
“总结2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汪辜会谈’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寻找和增强下一步两岸谈判的动力,这是我们今天纪念‘汪辜会谈’20周年的意义所在。”朱卫东说。(记者查文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