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魏德圣的新片《赛德克·巴莱》10日在国内上映以来赢得了不少掌声。这部反映台湾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史诗性历史巨片从最初的构思,到史料的搜集,再到最后完成摄制,前前后后花了12年的时间。或许印证了那句“慢工出细活”的古话,《赛德克·巴莱》收获颇丰,获得第48届金马奖最佳剧情奖、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音乐、观众票选最佳影片等奖项。
故事情节本身并不复杂,以1930年“雾社事件”为蓝本,讲述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人在头目莫那·鲁道的带领下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外一部史诗级的战争影片《勇敢的心》。
占领、反抗、血腥……这些是《赛德克·巴莱》和《勇敢的心》给我们的相同元素;但是,除此之外,导演魏德圣似乎也在传达着另一种隐晦的声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现代文明的不同视角。
“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莫那的这句台词可以说是整个影片的主旨,不禁让我们扪心自问:现代文明的传播,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路径?
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的色彩,也正因为此,世界变得纷繁复杂却也美丽多彩。但是,现代社会却抹掉了个性化的色彩,让所有的事物开始趋同。正如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中所批判的那样,现代社会压制了人们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整个社会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变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但是,赛德克人却拒绝丧失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创造力。飞机、大炮武装起来的日本侵略者代表着所谓的现代文明,他们在原住民的猎场推行学校、邮局,以一种盛气凌人的姿态把现代文明的成果试图强加在赛德克人身上。然而,这种一厢情愿的“现代化”却遭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反抗。莫那带领着原住民用自己的鲜血拒绝了日本殖民主义者邪恶的“好意”,守护着那片只有英勇的灵魂才能进入的猎场,同时也守护了属于他们的骄傲。
世界因多而不同,因不同而美丽,正如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那条彩虹一样。“希望通过台湾原住民这个族群的故事,让更多的人能够思考自己的颜色。如果人们通过看到台湾原住民的颜色,进而看到自己的颜色和他人的差异,尊重并包容彼此的差异,那不是一道美丽的彩虹吗?”导演魏德圣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