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历史 更美好的未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两岸交流工作综述
(一)历史,从来不是无数个瞬间的简单叠加,但某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却又是历史最好的标志和注脚。回望并铭记历史长河中那些具有独特意义的瞬间,往往能让我们更清晰地感知和品读历史。
让我们把时光倒回至29年前,1982年5月29日,宋庆龄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也是宋庆龄故居揭幕典礼的日子。廖公承志在不足千字的典礼讲话中,用相当的篇幅寄语台湾及海外的人士:“在宋庆龄同志故居揭幕的庄严时刻,我们更加怀念海峡对岸的台湾骨肉同胞。我们热烈欢迎在港澳、台湾和在国外的孙中山先生的亲朋故旧、宋庆龄同志的生前友好以及盼望祖国统一、强盛的一切有识之士和各国朋友们,都有机会来到这里瞻仰宋庆龄同志的革命事迹,和我们一起纪念和缅怀宋庆龄同志。”令人扼腕感叹的是,在故居揭幕一年之后,1983年6月10日,廖公带着两岸关系未能改善和发展的遗憾,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历史的转折,有时需要耐心的等待。廖公逝世后四年,两岸终于打破长久隔阂的沉寂,台湾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两岸关系曙光初现,交流的大门本可就此逐渐打开,无奈由于种种原因,曾几何时,两岸关系又倒退至兵戎相见的危险边缘。但历史终究有其自身的潮流和发展规律。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谁也无法阻挡。
25年,是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
2007年7月10日,距离宋庆龄故居揭幕已经25年。那天傍晚,北京后海清风徐来,夕阳映水,波光荡漾。后海北沿宋庆龄故居院内的大草坪上传来阵阵笑语,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载歌载舞。由我会与中国教育学会、台湾省教育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两岸青少年社会教育研讨论闭幕式在这里举行。在这个宋庆龄生前从事国务活动、接待中外友人、关注少年儿童的地方,两岸数百名教育工作者真情互动,共同发表了以“两岸心连心、教育展未来”的共同倡议。闭幕式结束前,台湾教育参访团全体团员走上舞台,高唱歌曲《望春风》,以此来邀请大陆教育同行来年去台湾相聚……
2011年,一位台湾大学生在参观宋庆龄故居之后写道:“在那里,我见识到一位女性如何在中国最艰难、最动荡的时期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己之力,做出许多卓著的贡献,令我非常的敬佩。”
近年来,到宋庆龄故居参访的台湾各界朋友逐年增多,每年都达数千人次。从青年学生到基层民众,从政界要员到专家学者,从少年儿童到耄耋老人,对于来访的台湾朋友们来说,在宋庆龄故居的参访,总是新奇而独特的。于无声处,总能勾起许多记忆,引发由衷感佩。
历史的轮廓,往往是由无数个瞬间勾勒而成的。
有些瞬间,虽距离遥远但画面清晰;有些瞬间,虽新近发生却意义隽永。
2011年7月12日下午,我会组织一百余名两岸青年学生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当同学们正兴致勃勃地在东大厅参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时,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一位慈祥的长者走到了同学们中间,带给所有人以惊喜和感动。他是被两岸青年私下亲切地称呼为“涛哥”的胡锦涛总书记。当天下午,胡锦涛总书记面对两岸青年,发表了“推动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归根到底要靠青年”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回响与强烈共鸣。“我们一定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的历史,在这一天,定格,且得以延伸。
2011年3月5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专程前往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参观了由我会与台湾有关机构合作举办的“精诚笃爱-—孙中山与宋庆龄文物特展”。马英九认真观看了珍贵的孙宋文物。他对于宋氏三姊妹在威斯瑞安女子学院的注册登记表、宋庆龄手绘孙中山右手形状的信件、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结婚礼物毛瑟手枪、宋庆龄父母所送的苏绣“吉庆有余”百子图被面、孙中山签署遗嘱的钢笔、东征时使用的地图、中山舰模型等文物特别感兴趣,一再询问解说员并端详甚久。马英九先生躬身仔细观看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的情景背后,饱含着深深的致敬和怀念。
2011年3月11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也专程前往观看展览,他同样被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真挚情感深深感动,并对宋庆龄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参观结束后,吴伯雄为展览题词:“精诚笃爱”,落款为“吴伯雄敬题”。
历史本身是没有情感的。但历史背后的故事,却往往充满着这样或那样的感情色彩。了解历史的背景,历史才会显得生动、鲜活、饱满。
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事迹是两岸各界普遍认同和敬仰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台湾民众对宋庆龄的了解知之甚少,大陆对宋庆龄的了解则相对普遍和客观,两岸对宋庆龄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样由于种种原因,我会赴台举办以“宋庆龄”为主题展览的心愿久久未能实现。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推动和加速了赴台办展的最终实现,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特殊年份,赴台成功举办“精诚笃爱-—孙中山与宋庆龄文物特展”,不仅是在岛内首次举办以“宋庆龄”为主题的展览,也是“宋庆龄”的文物首次走进台湾民众,引发了持续、热烈的关注和回响。在不到40天的展期内,观众人数多达11.7万人次。孙中山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称之为“建馆四十年来前所未有的轰动”;台湾合作办展方称之为“两岸交流宁静的一大步”;新闻媒体评价展览为“两岸交流的一个壮举”;观众用“孙中山与宋庆龄鹣鲽情深及为国为民的情操,令人感动”的留言表达参观展览后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