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离开餐馆时,抽出张餐巾纸擦擦嘴,然后无意识地就把它带到了门外,再然后就发现无处找寻它的归宿。干干净净的台北大马路上,竟然很少看到垃圾桶,这真是奇怪。
总不能把它随手扔在路上吧,在看不到果皮纸屑的大马路上,它该有多么扎眼?再说乱丢垃圾也绝不是我的习惯。把它揣口袋里吧,夏天的裙装又没有口袋,只好把这张餐巾纸装进我的单肩挎包,带它回住处扔进自家的垃圾袋。事情就这么解决了吗?没有。这袋垃圾已让我头疼了好几天。
因为台北自1996年起推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取消了原先固定放置在小区门口的垃圾桶,改由垃圾车定时定点收垃圾。刚住到台北的我搞不清楚这定时的“时”和定“点”的“点”,加上常常因为有事误“时”误“点”,所以连着好几天都没扔掉积存的垃圾。眼见着天气炎热,垃圾面临沤臭沤烂的危险,真是心急如焚呐!
那可不可以趁着月黑风高把垃圾往楼下某个阴暗的角落一扔了事?万万不敢!在台北,如果你随便把一袋垃圾丢弃在路边,就完全有可能被环保部门的稽查大队查到。他们会认真翻检垃圾构成,如果里面有地址、电话等任何线索,就会循着线索找到当事人进行重罚,不使用政府指定的垃圾资源袋丢垃圾也会被罚。罚款从1200元至6000元新台币不等。
而且除了稽查大队,普通民众也会积极举报,拍照或摄影检举任意弃置垃圾或不用专用垃圾袋者,证据确凿,可获得实收罚款50%的奖金,最高情形每件3000元新台币。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你乱扔垃圾就在劫难逃了。
武侠小说里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不能往角落里偷偷扔,那么咱就光明正大地往路边垃圾桶里扔。那也不行啊,据说台北的马路边之所以很少见到垃圾桶,其一原因就是为了防止民众把家里的垃圾往里扔,那样不仅会被举报,而且也乱了套。
15年前的台北也是把垃圾桶摆在小区门口,清洁队夜间收运垃圾,暂存的垃圾恶臭阵阵,于是垃圾桶摆得离谁家近,谁家就怨声载道。
上世纪90年代,台北市政府在中小学中开展“太空宝宝”计划,引进一个卡通人物,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教孩子将垃圾按照红黄蓝绿四色分类,再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将垃圾分类概念渗透至千家万户。随后就推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取消原先固定放置在小区门口的垃圾桶,改由垃圾车定时定点收垃圾。
2000年,政府不再向民众单独收取垃圾处理费,而把垃圾处理费摊到垃圾袋中。这就意味着,丢垃圾越多,所要支付给政府的垃圾处理费越高,这也就变相地在鼓励垃圾分类,分类越仔细,产生的垃圾就越少。7月1日,台北垃圾处理费随垃圾袋征收的新政实施的第一天,7万名政府官员怀揣垃圾袋走上街头,派驻全市各个垃圾收集点,坐镇指挥,以彰显政府执行新政的决心。
宣传有效、措施有力、执行严格、赏罚分明再加上民众的自觉自律,十几年下来,台北市确实做到了“垃圾不落地”,做好了“垃圾分类”,到处整洁清爽,难见卫生死角,我每天穿进穿出的鞋子总是干干净净。这当然很好,可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还是不习惯那些规定,垃圾成了烦恼。
后来听前任的驻台记者说,如果每天赶不上收垃圾的时间点,可以委托人代收。于是依她所说的线路图,在某个晚上的八点找到了离住处不远的一个垃圾收集点。只见灯火通明的一小块空地上,停了一部垃圾车,边上堆满了一袋袋垃圾,几位工人正埋头熟练分拣,忙得汗流浃背,我拎着垃圾大喜过望地奔过去。
一位用头巾包了半个脸的阿姨听我说明了来意,又弄清楚我居住的具体楼号后,笑吟吟地直摇头:“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们不负责你那幢楼的,只好请你找别人哈。”想不到他们收垃圾分工那么细。
隔天终于找到负责我们那座楼的垃圾分拣工了,约好可以在晚上固定时间把垃圾放在门前的灯柱后,届时请他帮忙取走。谢天谢地,那袋困守了好几天的垃圾终于在它还没腐烂前出手了。
这天,我又把贴有台北市专用垃圾袋防伪标签的一袋垃圾放在老地方,然后哼着歌上楼回房去。坐了一会儿,忽然觉得哪儿不对劲?仔细想了想,惊跳起来,天呐!今天可是星期日,按规定每周三、周日停收垃圾,我怎么给忘了?想想1200元至6000元新台币的罚款,想想被暗中偷拍的危险,心跳加快,头皮发麻。
连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下楼去,还好,那袋垃圾还在,赶紧乖乖地把它捧回家,我“亲爱”的贵重的垃圾啊!(记者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