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去天津,发现那里大小餐馆、店铺林立,“来自宝岛”、“源于台湾”的招牌,显示出其身份的特殊。
临近体育馆的一家甜品店,老板来自台湾。中午时分,客人颇多,老板亲自端上奶茶或食品,还跟客人聊上两句。闲聊中,得知他姓林,台中人,2003年到福州创业,2009年转战天津。
像林先生这样从台湾到大陆打拼创业的“个体户”,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从大环境上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出台,都促成了新一波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热。从小环境而言,大陆各省市,为吸引台资、鼓励台胞创业,也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以天津为例,今年出台的新政策规定,台企享受“非禁即入”的准入政策。
“非禁即入”,包括天津在内的很多省市对台商进入都设定了很低的门槛,加之大陆方面也在不断规范投资环境,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保护台企商标权等,这些都使得台商来大陆发展创业的意愿转化成现实的概率大大增加。
如今,对台商而言,如何在大陆生存和壮大显然更值得思考。林先生说,随着沿海城市人力成本的增加,发展空间变小了。像他这样从沿海转战内地的台商不少,可失败的案例也不少。“像我这家店,就是一个台湾朋友经营不下去,才转手给我的。”未来,如何寻找生存空间,差异性或许是一个思路。台商可以带来一些大陆少有的新鲜产业或台湾的优势产业,可以在大陆延续发展。
大陆方面,各省市在出台惠台措施时,是否可以考虑适当引导台资企业的进入。当台企已成为大陆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准入门槛降低后,尽量减少重复性和盲目性,才可称之为双赢。(李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