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东山9月27日电 (谢汉杰) 这个金秋时节,是现年64岁的退休老教师沈舜友收获的季节。花了他5年心血创作的30万字《玉二妈陈怀玉传奇》一书,最近由北京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歌册”形式,传承“闽台玉二妈信仰民俗”的作品。得悉该书出版的消息,台湾国际狮子会地区负责人陈秀卿、嘉义市天后宫董事长萧镇煌(萧万长堂弟)等致电沈舜友表示祝贺。
“‘玉二妈’传奇故事涉及到海峡两岸历史的厚重!”沈舜友对记者说,确定选择以海峡两岸同胞共敬同尊的“玉二妈”传奇故事作为创作题材,就是要使作品能成为两岸同胞交流合作的精神纽带和寄托。
位于福建东山县康美镇铜砵村的净山名院,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供奉着陈怀玉的神像,在当地被尊称为“妈祖庙”。陈怀玉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次女。据府、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陈怀玉曾助父亲陈元光平乱,屡建奇功,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身中敌箭阵亡。闽南百姓为纪念她,特地建造“妈祖庙”祭之。
由于年代久远,有关这段历史的许多细节已被埋没。为写好这本书,沈舜友四处奔波,搜集、研究许多不常见的闽台有关史料,调查考证省内外30多座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威惠庙,访问前来铜砵“妈祖庙”朝圣的台湾有关宫宙董事长、信众200多人次,记满了30多本笔记本。
铜砵净山名院是台湾所有“妈祖庙”的香缘祖庙,“闽台玉二妈信仰民俗”也被福建官方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沈舜友说,1661年,铜砵村30多名子弟把陈怀玉神像请上船,随郑成功军队征台,从此香火传播台湾。神像随军去台后,铜砵人又重塑一尊神像安位祭祀。台湾收复后,铜砵村子弟兵恭奉神像返乡,结果庙里就有了两尊神像,返乡的金身被称为“玉大妈”,重塑的金身被称为“玉二妈”。
经过半年多的材料收集,又经过3年多的创作,一部22卷共30万字、一万行七言诗句的东山歌册《玉二妈陈怀玉传奇》于2011年初脱稿。期间,沈舜友倾听台胞建议,多次修改完善书稿。
翻开书,只见全文“七言成句,句句成诗,以闽南语吟唱,唱之如乡歌”。沈舜友说,写歌册与写其他文章对比,更为困难。其形式主要是七字一句,四句一韵,一二四句尾音是平声,第三句的尾字是仄声,写时要考虑这些规则,花费的心思就多;而且要通俗,易唱、易读,琅琅上口,“片片和韵、读之如歌”。
“歌册姓‘歌’,你不这样写就不是歌册了!”从小耳濡目染东山歌册的沈舜友说,“东山歌册”流传闽南、台湾、港澳及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8月也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愿为传承与弘扬“国保”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