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宁德九月二日电 题:三沙: 最早设立台胞接待站的地方
中新社记者 吴惠聪 王东明
三沙,是一个与台湾渊源深厚的地方。它,地处福建东北翼沿海突出部、宁德市霞浦县境内,与台湾基隆港仅隔一百二十六海里,距马祖岛也仅十六海里。
空间距离的相近,拉近了它与台湾两地同胞的心,因此,三沙很久以来就与台湾交往频繁,成为闽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口岸和重要窗口。在福建霞浦县三沙镇工作多年的蔡淑钰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出了三沙对台交往交流的深厚渊源与密切联系,“三沙与台湾海上民间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
当地一座天后宫里,一块遗存的清康熙年间碑刻,上面就有“为保护台湾来三沙港贸易的运米船的客商利益,规定不得向台湾运米船私索规费以及严禁兵役、奸民刁难扰乱贸易”的内容。这是三沙历史上与台湾民间贸易往来的重要实物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三沙对台经贸活动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两岸关系紧张,但海上两岸渔民在同海区捕鱼作业,依然互相交往联络、互助给养、互换物品,进行海上渔钞交易。
一九七三年,第一艘进入大陆的“玉祥号”台轮停靠在霞浦三沙古镇港。一九七九年,福建省政府在三沙镇设立了首个台胞接待站、首个台轮停泊点,率先开展对台小额贸易和渔工劳务输出业务。
时至今天,福建已从当年的对台军事斗争前线变身为两岸交流合作的最前沿和先行区,一个个台轮停泊点、对台小额贸易点、对台渔工劳务输出点遍布福建沿海一线。但三沙在对台口岸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年均停泊台轮在二千艘次以上,接待台胞五千多人次;对台输出劳务人数约占福建省的百分之二十五,位居福建首位。
二零零四年,三沙口岸被福建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六个台货海上快运试点口岸之一;二零零五年,三沙口岸又被福建省政府确定为台轮停泊维修点;二零零六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在三沙镇建设大陆首个“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这些进一步突出了三沙的对台优势与地位。
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落户三沙后,三沙已开辟台湾水产品“零关税”进口先行先试区和对台小额交易先行先试区,八种“零关税”台湾水产品由此登陆。目前,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正加快建设步伐,投资一点三三亿元人民币的三沙中心渔港、总投资一点七二亿元的三沙疏港公路等一批亿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年内将动建。
一直关注着三沙的台商翁先生,最近再次考察三沙后对记者表示,他早已盯上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的建设,只要疏港公路完工,将把集团麾下海产品加工、冷藏、营销企业搬到三沙来。
“三沙,是我们台商可以开创第二春的好地方。”在闽东三沙已经投资兴业达十年之久的台商陈先生,看好三沙的发展前景。他说,近年来,随着台海形势好转,大陆又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更增强了他在此扎根兴业的信心。
“我的事业第二春将从此开始。”台商陈先生表示,自己已经把老婆和孩子都接来了,在这里买了房子、车子,申请了大陆驾照。他笑言,自己就差没娶这里的姑娘当老婆了。
从过去的海上渔钞交易到台贸商城崛起三沙码头边、台货商店林立,从设立福建省第一个台胞接待站到建设大陆首个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三沙见证了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变迁。今日三沙,已形成了以对台短期劳务输出为主,渔钞交易、小额贸易、台轮补给、台轮修造、台轮报关以及台湾商品批发、台胞休闲娱乐等配套发展、全方位、多功能的对台经贸新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