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聚焦:今夏,让我们携手种下希望

时间:2013-08-15 11:03   来源:人民日报

7月中旬,两岸大学生志愿者在台师大礼堂誓师出发。台师大提供

 在大学生志愿者指导下,孩子“秀”出自己的作品。台师大提供

  20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传扬儒家思想;今年夏天,285名两岸大学生也在台北誓师,赴两岸偏远地区支教……

  “这一年的仲夏,愿我在你心中种下希望与爱,阳光会让种子发芽,迎风之后飘散……”这是“第四届青年踏寻孔子行脚”活动的主题曲《仲夏的希望》,8月6日,和着这首悠扬的歌曲,两岸师生顺利结束了大陆的教辅服务。

  到偏乡去,像先贤一样“行脚”

  “青年踏寻孔子行脚”由台湾师范大学(简称“台师大”)发起并主办。台师大校长张国恩介绍,2009年莫拉克台风重创南台湾。协助救灾时,台师大的校友们发现,“我们培养的很多学生在偏乡服务,如果在校生可以利用假期支教,也可对偏乡给予一定支持。” 

  2010年寒假,他们号召了台湾、大陆、香港、澳门的100名大学生,分别到两岸偏远乡村中学为学生们进行课业辅导,并为这项活动起了一个很感性的名字——“孔子行脚”,象征学生志愿者秉承20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的精神,到各地教学服务。

  今年暑假,两岸共有24所大学的285名学生参加了“孔子行脚”。其中有93名学生来自台师大,192名来自大陆及港澳地区。7月14日,他们分别前往澎湖县马公中学、花莲县吉安中学等台湾16所偏乡中学,进行5天教辅;7月26日,再赴陕西、青海、重庆、内蒙古和云南的偏远学校,进行8天的支教。

  张国恩说,“孔子行脚”活动的经费由台师大校友捐助,“台师大比较坚持教育理想,即使是在企业界的校友,对教育的关怀也是一样的。”

  艰苦环境,是一位好老师

  从夏天平均温度只有摄氏20度左右的青海,到三十几度是家常便饭的台湾宜兰,青海师范大学的张铁凝感觉好像身处火炉,“热到爆”。他猛灌凉水或泼水洗脸降温。

  高雄六龟中学在大山里,7小时车程,一路是山。一个晕车的大学生志愿者回忆,下车吐,看四周全是山;再下车吐,看四周仍然全是山。7月中旬,“苏力”台风登陆台湾。到新竹县尖石初中的大陆学生志愿者,第一次感受了台风,遇到迷路、停电……

  一些大陆的偏远乡村也让生长在城市的大学生们印象深刻。台师大地理系四年级的吴冈斾去年到青海支教。她说,“每天吃的几乎就是马铃薯,而且是发芽的马铃薯”,最怕的是上厕所,“只有一个坑,整间学校都能闻到味道”……

  艰苦环境不是最大的问题,最痛苦的是小朋友不理睬你。台湾很多偏乡的孩子们学习意愿不高,到六龟中学的学生志愿者说,刚开始,只听小朋友们大叫:“我不要学习,我要回家”,一下子非常沮丧。

  用包容和爱,在孩子心中种下希望

  几乎每个支教小组都有这样的经历,“备课备到后半夜”。复旦大学新闻系范佳秋被分配到新北市钦贤中学支教,第一天上课,孩子们要么做自己的事,要么趴在桌上睡觉。当天晚上,学生志愿者们赶紧召开会议,设计小游戏及互动教案,改变教学方式。

  华中师范大学王昕挂着的胸牌上写着“王丸”。为了与平溪中学的孩子们套近乎,他们用最热门的卡通片《火影忍者》包装课程,所有人化身忍者,每位老师也都有了一个“某丸”的花名。青海师大体育学院学生杨东晖在台南竹桥中学支教,他的秘诀是下课后和学生打篮球博感情。屏东县恒春中学,半夜两点,还有志愿者在走廊里练太极,为的是明天要给孩子们上一堂太极课。

  吴冈斾去年到台湾离岛金门支教。她说,由于金门人多数外出工作,把孩子留在家中,“他们生命中缺乏爱,我们很努力,可他们不领情”。于是,志愿者们早上带孩子们做早操,中午陪他们吃饭,陪他们到很晚,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早上我们还没起床,他们就来敲我们窗户。”

  难忘经历,收获比付出多

  只有5天时间,“不能教太多知识,重要的是用智慧,在学生心中种下希望。”师长们这样勉励大学生志愿者。

  吴冈斾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孔子行脚”,她仍然记得两年前,在陕西,当她准备的海洋的影片播出时,孩子们“那种‘哇’——充满惊奇的表情,那种对学习最真挚最单纯的渴望,还有看到一个美丽新世界的兴奋”,令她感动。

  “叫我大头。”来自澳门的杨希文有一个很“萌”的别号。这个嗓门洪亮、个性爽朗的女孩,同样遇到一批顽皮的学生,“你问他们可以安静吗?他们就大声说:不可以!”可是这些让她以为对学生志愿者没感觉的孩子们,在他们乘车将要离开时,“追着我们的车子跑,他们还没跑到,就变绿灯了。他们就一直追……”

  7月20日,结束台湾段的课辅服务,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台师大礼堂举行了一场分享会。一张张照片记录了5天来的点点滴滴,记录着那些难忘的片段——顽皮到令人头痛的男孩,做游戏时得到两块饼干,却舍不得全吃掉,要留一块给自己上初三的哥哥;埔里中学,一群小男生在镜头前大喊:“谢谢你的指导,我们爱你,请你嫁给我……”笑声伴着不舍的泪水,分享会上,很多大学生志愿者表示,自己收获比付出多得多。

  支教中,两岸学子结下深厚情谊

  每个小组都由两岸大学生共同组成,这是主办者的有意安排。张国恩说,“我们的下一代没有机会生活在一起。我们就让他们到偏乡去共同生活在一起。因为偏乡生活比较苦,他们必须要互相帮助,完成同一目的。所以虽然时间不长,但培养出来的感情是很深刻的。”

  到平溪初中的19人支教小组,台师大公领系大三学生谢孟育任小组长。起初他们遭遇了一样的困境,孩子们不愿接纳别人。王昕说,在晚上分享会上,谢孟育提出一套程序,把每个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理出,找出解决办法。这样做起来开始觉得很耗时间,但是后来发现的确解决了问题,王昕认为自己受益很多。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司晓宏作为组织者代表到几个学校进行了巡访。司晓宏说,他感觉两岸的学生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东西,比如台湾学生的文明礼貌说话谦和,善于表达,敢于张扬个性;大陆学生的优势在于知识较扎实,知识面更广。他认为,“孔子行脚”不仅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有助于两岸青年在实践中更多的心灵交流。(本报记者 孙立极)

编辑:普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