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异中求同”畅话交流

时间:2011-12-22 09: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来台湾的‘汤匙’在这里叫‘调羹’。”17日,上海浦江之声广播电台“两岸青年汇”线下论坛上,近200位来自两岸高校的大学生青年和嘉宾共同分享两岸词汇用语的异同,比如台湾的“芭乐”在大陆被称为“番石榴”,而“软体”就是大陆的“软件”等。

  “两岸青年汇”是浦江之声广播电台自9月推出的一档广播节目,目前共录制了30期专题,每周推出两期,每期30分钟。在节目里,两岸青年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共同探讨,增进情感沟通,发表各自意见,用广播搭起两岸青年对话的空中平台,使青年的交流形式更喜闻乐见。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趋密切,在沪就学的台湾大学生以及在沪就业的年轻台干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了解,目前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近20所大学中,在读台湾大学生已达到1100人左右,而在上海的台湾人更是达到50万之多,其中青年、学生的数量占很大比重。

  当天,来自台湾逢甲大学的交流生查太元讲述自己在大陆的生活经历,他称:“不要急着发表评论,大陆值得我们慢下来,品位这方水土的人文风情。”

  研究两岸文化交流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安晶分享了她的交流生朋友们的故事。“两岸青年学生的交流的确能使彼此更加了解。他们都愿意把最真实的大陆和台湾展示给彼岸同胞。”

  “作为未来中流砥柱的两岸青年,我们之间的交流一定会让两岸的发展变得更好。虽然我们分别使用繁体字和简体字,但我们说着相同的中国话;虽然我们隔着那条海峡,但我们一直彼此牵挂。”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严安林在演讲中表示,网络为两岸青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创造了新的条件,两岸年轻人更容易在互联网上找到共同话题,进而增进文化认同。而另一方面,网上聊天、微博留言等,毕竟不能替代亲身的实地体验,所以像“两岸青年汇”这样的广播节目的面对面就显得不可或缺,它让两岸学生可以更加直接深入了解对岸,与同龄人交朋友。

  台商映瑞光电董事长张汝京寄语两岸青年,多交流、多沟通,学会倾听彼此不同的声音。少年强则国家强,两岸青年应当更多地注重学习,加强自身实力,追求“德、智、体、美”的协调发展,共同造福社会。(李佳佳 罗璀)

    

编辑:白皛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