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798”:城市记忆就是特色和文化

时间:2013-03-29 10:0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照片拍摄自驳二艺术特区

  照片拍摄自驳二艺术特区

  如今,位于盐埕区的驳二艺术特区成了高雄新的地标和热门观光景点。每到假日,会吸引很多台湾民众,更是越来越多大陆游客到高雄必游之地。

  驳二艺术特区的出现,是高雄城市产业变迁的成果。园区里,可以看到很多工人和渔妇的雕塑,这就是高雄人记忆中阿公阿嬤(爷爷奶奶)的模样。

  香蕉码头找到新出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港口码头是高雄人谋生的重要场所,像是临近驳二的香蕉码头就曾是全台湾的香蕉集散地,香蕉由此外销日本。而靠海吃饭,渔夫撒网、渔妇摇橹也都曾是高雄的城市画面。据《高雄港史》记载,当年自各地运来的香蕉均露天堆积于出口码头,容易腐坏而影响外销,故新建香蕉出口专用仓库。“驳二”正是建于那个年代,1973年,位于高雄港的第二号接驳码头落成,用作港口仓库,这就是“驳二”。

  后来,香蕉输出渐趋没落,远洋渔业繁盛,但香蕉码头是内港,没有办法停靠大吨位货轮,因而随之衰落。“驳二”这样存储货物的仓库没有了用武之地,闲置废弃。2002年,高雄市对仓库进行了整建,打造驳二艺术特区。驳二目前由高雄市文化局经营管理,是高雄文化观光路径的延伸。由于都市产业结构的改变,闲置场所的变身是许多城市都面临的问题。高雄市希望把闲置空间景观化、把产业空间变身文化空间。

  城市记忆就是特色和文化

  在驳二,有很多以货柜码头、渔业聚落为主题的文创作品,有彩绘、有雕塑。园区内规划有自行车步道,穿行其中,像是走过时光隧道。驳二运营中心的负责人林慧瑜小姐介绍说,他们的想法是,希望高雄人可以在其中找到跟这座城市的连接,而游客可以从中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变迁。其实,在面对现代化的过程中,丢掉城市记忆是很可怕的事情,当万千城市都只拥有几乎没有差别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时候,失去的就是特色和文化。

  因此,高雄市文化局在规划文创特区的时候,希望可以尽量把曾经留有城市记忆的东西活化。今年,驳二里的铁道园区变身钢雕公园。原来运送货物的铁路早已斑驳,却有时光凝结。据说,高雄市政府也曾经想要把铁轨拆除,但民众反对,理由是不能把他们小时候的回忆带走。铁轨保留下来之后,驳二邀请包括大陆在内的一些外来知名钢雕大师,也邀请台湾创作新锐,用百吨废铁创作钢雕。铁轨、钢雕,曾经的尘封旧物因为创意和灵感的注入而重获新生。

  2006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接手驳二,驳二的规模也渐趋扩大,糖厂的废弃仓库、港务局的废弃仓库,还有私人的废弃仓库,都被用来展示创意。“我们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艺术是生活化的,希望可以提供给民众特别是小朋友一个亲近艺术的场所和机会。

  与“798”互动交流

  文化局在驳二举办了三届“好汉玩字节”,今年春节假期就有8万多人来参观,也吸引了香港等地的80多个文化机构来参展。2011年曾被邀请到南京办展。以汉字为主题,运用新媒体和互动科技,展现汉字在华人世界的精神纽带意义。

  文创特区希望可以提供给年轻人一个展示的平台和交流的机会。林慧瑜说,文化局除了自办展览,还会把场地提供给艺术家特别是年轻人,今年也会考虑办青年艺术节。“虽然是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可场地还是会收少量租金,因为我们觉得应该让年轻人从一开始就考虑到艺术怎样和市场结合的问题。”

  北京的“798”是大陆名声最大也最成熟的艺术区。原是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后来一些艺术家集聚于此,慢慢发展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林慧瑜说,他们去过“798”,“798”也来驳二交流过。“其实,利用闲置空间再利用,大陆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大陆文创园区在国际化程度上以及园区的商业运作上都有值得台湾借鉴的地方。因为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要更注重整体的规划和进驻艺术家以及企业的引导。”未来,驳二还希望可以在商业化运作的道路上多做尝试和努力。

  漫步在驳二,每一处充满城市特质的作品,都呈现着高雄的魅力和生活美学。(本报记者 李炜娜文/图)

编辑:郜利敏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