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是两所相依相邻的著名公立大学,分别与大陆的北京清华大学和几所交通大学有很深的渊源。在这两所有2万多学生学习的校园里,有80多位大陆高校的同学作为交换生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学期(4个月)的学习生活。他们虽然人数少,但却因为勤学、尊师,充满活力和成绩优异而受到各方关注并被师生们接受。
既注重学习、交流,也喜欢全台走走,希望有一个全方位的收获,是这些学生的共同愿望。学业好,友善、团结,是学校师生对他们的评价。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新华社记者来到这两所大学,在湖畔的亭子里,倾听学子们在台求学的感受。
感受到台湾师生的情谊
来自北大的交换生刘征瀛就读新竹交大电子物理系。他来台的第一天就感受到台湾同学的热情与关心。
来台的第一天,他进入交大办完基本手续后,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人生地不熟,睡觉的被褥还没着落。情急之下,他和另一位同学冒昧地拦住一位台湾同学,请求帮助。听着他们一口标准的北京话,这位同学当即打电话叫来出租车,让司机载他们去商店解燃眉之急。
王磬是北大中文系来新竹清华的交流生,她告诉记者台湾同学帮助她寻亲的故事。王磬奶奶的兄弟1949年来了台湾。凭着一封信,王磬要去台北找亲人。她的一位同学主动提出帮助她寻亲。而那位同学的爷爷辈也是从大陆来台的,他的父亲也曾到安徽老家探亲,他对此感同身受。
那位同学带着王磬在台北民生东路一带遍寻不见,最后,那位同学请来他的大伯、还有一位素昧平生的当地人一起,最终找到王磬的亲人。
台湾老师对大陆学生的关心也无处不在。刘征瀛说,老师待我们与台湾同学一样,帮助我们进入学科的前沿。比如同步辐射的研究,虽然实验1小时需要1万元新台币,但老师依然把我们列入实验名单。在新竹清大交流的朱昂认为“老师对我们有些偏爱。”当选课已满,需要“加塞”时,老师总是首先考虑大陆学生。“既因为学习好,也因为我们在校只有短短的4个月。”
西安交大研究生陈政荫在新竹交大电子所交流。虽然不善言辞,但他谈起老师的关爱,充满感激:除了诲人不倦以外,老师的帮助深入到点点滴滴,甚至包括任何时间帮助开实验室的大门、复印资料等等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