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青年就业:突围最难就业季 未来赢家在大陆

时间:2013-07-09 08:39   来源:中新网

  就职于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的台湾医生陈柏叡夫妇。

  香港友利投资置业集团黄国镇董事长

  新闻策划报道:两岸四地青年“初闯江湖” 就业热点比较

  (融合篇) “跨地就业并不恐怖” “漂泊一族”谈幸福

  (观念篇)“拼关系”有风险 两岸四地青年眼中的“好工作”

  (期待篇)突围“最难就业季” 未来最大赢家就在大陆

  对于两岸四地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初闯“职场江湖”,都需要面对压力,尽管程度有所不同。而他们的选择是“突围”还是“逃避”,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压力因人因地而异

  谈到求职过程中的压力,来自澳门的sophia对中新网记者表示,首先应该是同龄人的竞争问题,“身边有太多很强很优秀的人”;此外,虽已具备相应工作经验,也拥有不错的学位,但一些雇主的高要求也会让求职者因为外在压力而出现纰漏。

  “压力来源于想尽善尽美,但又不想无时不刻不在工作”,现在就职于香港某媒体的黄蔚认为,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在公和私之间把握好平衡”。

  在她看来,或许是因为香港的低失业率,在香港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并不会遭遇太大的就业压力,“而且香港人跳槽很快,待在同一家公司两年就是稀有动物了,所以大部分都是找了一家公司之后骑驴找马换新东家。”

  黄蔚认为,骑驴找马在香港再正常不过了,很多人并不一定要在一个行业发展,试试别的工作,发展一下自己的潜能,也未尝不可。

  毕业于南京大学的研究生小津谈及求职压力问题,则“觉得可能会是需求不对称”。在她看来,如果工作单位的期许在个人身上得不到响应,或是个人的工作期待在工作单位得不到落实,双方牛头不对马嘴,需求错位,就会给个人的成长带来无形的压力。

  对于刚刚进入教师行业的Eva而言,最大的压力应该就是工作经验的不足。“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方面,都有些无所适从。”

  Eva又提到,刚刚进入职场的另一个压力,“就是和同事之间的人际交往”。在她看来,虽然学校的氛围比较单纯,但教师之间也有竞争,也有利益冲突,“怎样协调这关系,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压力”。

  谈到人际关系,就职于北京某外资律师事务所的林敏睿说,刚刚进入一个领域,社会新鲜人要让自己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在他们看来,对于身边的老员工来说,社会新鲜人就是一种“负累”,就是四处“捣乱”。

  他举例说,比如第一天到办公室,不懂得如何使用打印机,像这样的很多很多小事情都是要请教老员工的,这无异于给他们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所以社会新鲜人要明白,刚刚进入职场会在很多时候成为别人的“负担”,这就需要时时刻刻释放善意,主动、积极的让别人去认识、了解,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愿意学习、愿意沟通的人,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慢慢接受你。”

  对“最难就业季”的理性认知

  与压力相对应的是,今年内地“最难就业季”一词被时不时提及,但两岸四地的受访青年有着自己的理性认知。

  刚刚进入香港媒体圈子的内地女孩linda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因为身边的人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对于“最难就业季”这样的说法不是很了解。

  “如果说困难,可能大部分人还是学识或者准备不大充分吧”,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北京女孩Maxine认为,如果之前多实习,在圈子里建立了一些联系,并且多多交流, 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不会遇到太多的挫折,那个时候就不是“你去找机会,而变成机会来找你了。”

  对于Maxine的观点,黄蔚抱持类似的态度。在她看来,“最难就业季”完全是媒体创造出来的。“有实力之人什么时候都能找到工作,真正受到影响的是没有认真思考、规划自己前景并因此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人。”

  刚刚进入北京某知名杂志社的小津就比较赞同黄蔚的观点,她告诉中新网记者,如果从微观来说,比如分行业来看,有些行业还是需求空间很大的,关键还是择业观在作祟。

  在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工作的台湾医生陈柏叡也直率地说,“‘最难就业季’这种说法不太准确,不能这么说。”他告诉中新网记者,在北京,前几年本科生就可以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还是在三甲医院,但是现在要求的条件比较多了,例如要博士生、要男生,女的博士生都不一定好找到工作,可以说这是整个社会一个逐步水涨船高的过程。

编辑:郜利敏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