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岛内影响迅速扩大(网络图)
台湾“央行”16日发布最新统计,截至5月15日,台湾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突破600亿元,其中台银行的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人民币存款303.5亿元,外汇指定银行(DBU)的人民币存款299.1亿元,合计602.6亿元人民币。
这时离台湾外汇指定银行2月6日开办人民币存款业务刚好百天,而作为目前全球唯一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香港,2004年1月开放人民币存款业务,到2009年底人民币存款才达到627亿元。
显然,人民币在台湾发展速度远胜当年的香港,岛内业界、学界几乎都认为,到今年底台湾的人民币存款将达到1000亿至1500亿之间。当前,新加坡、伦敦、巴黎、台北等城市都在争夺第二个人民币交易市场,台湾对此信心满满,积极展开了人民币多项业务。台湾人民币资金池做大之后,对最邻近的厦门而言,也意味着庞大的人民币商机。
岛内人民币资金池做大
台湾人民币存款累积速度较香港快,主要得益于跨境贸易结算。香港虽在2004年1月开放人民币存款业务,但后来才逐步开放人民币跨境结算。据统计,目前两岸贸易额约有10%以人民币来结算,一年下来就有一百六七十亿美元,约千亿元人民币。按两岸贸易额的台湾顺差约占一半比例,以人民币结算的千亿贸易中,估算大约500亿元人民币是台湾顺差部分,留存在岛内。
自去年以来,人民币商机在岛内从理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去年8月,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两个月后生效,开启了两岸货币直接、双向流通时代,为岛内建设人民币资金池创造了条件。
此前,人民币和新台币因为没有清算机制,无法直接现钞兑换或贸易结算,必须绕经香港先换成美元或港币,人民币流入台湾也要绕经香港,时间长,手续费高,并且多一环节的汇兑风险。同时,台湾金融机构无法及时、直接、充分地获得人民币供应。去年下半年,中国银行台北分行成立,解决了人民币在岛内的供应问题,为人民币资金池开通了“水管”。
下一步,两岸还将启动货币互换协议,岛内势必获得更充裕的人民币供应。岛内人民币数量多了,必须要创造更多的人民币金融商品,以多样化商品来“消化”这些人民币。去年9月,台当局推出了“两岸特色金融业务”,作为今后台金融业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两岸特色金融其实就是指与人民币相关的业务,包括人民币存汇款、人民币债券、人民币保单、人民币基金等。
人民币资金池需要回流
台湾的人民币资金池,池水不足时需要大陆及时补充,池水过剩了,一部分会流向海外,一部分要回流大陆,只有形成了这种良性循环,资金池才能流水不腐、活力不竭。
3月12日,台湾“中信”银行发行了岛内第一档人民币债券“宝岛债”,发行面额共计10亿元人民币,负责主导这次宝岛债的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指出,有信心在年底前发行5档共计50亿人民币的债券。
人民币债券可以帮助企业向民众融资,民众手头人民币多了,用来购买债券可获得比银行存款利息更高的回报,企业可借此解决向银行融资难问题。此外,“宝岛债”融来的人民币投资到大陆,实际上形成了一条人民币回流管道。
香港在建设人民币交易市场过程中,发行了人民币债券“点心债”,从2007年起至2012年底,已发行超2900亿人民币,在今年底有望突破4000亿元。不过,“点心债”最初远没有这次“宝岛债”风光,“宝岛债”不仅受到岛内青睐,一些海外机构也嗅到了商机,也表示要入台发行“宝岛债”。
人民币另一条重要的回流管道,是两岸银行间的人民币同业代理账户。比如说,台北富邦银行与厦门银行签订了人民币代理清算协议,台北富邦银行在厦门银行开设有人民币同业代理账户,台北富邦银行可透过厦门银行与大陆各地银行进行人民币结算,极大方便了岛内企业人民币回流大陆。
今年3月起,台湾民众可以每天汇8万元人民币到大陆,7月将为此开通人民币中文汇款平台。台湾开放民众向大陆的人民币汇款,又是一条新的回流管道。
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前几年,进展缓慢,2010年人民币回流机制建立后,当年人民币资金池从上年的600多亿增加到1000多亿,2012年底超过6000亿元。台湾急速增加的人民币存款,同样离不开畅通的回流管道。台湾现有存款30多万亿新台币,只要有10%转为人民币存款,就有七八千亿人民币,超过现在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由此带来的人民币回流,正是厦门应该把握的庞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