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经济风暴 加速建构两岸经济命运共同体

时间:2011-12-07 09:51   来源:华夏经纬网

  欧债危机及酝酿中的全球经济风暴,对台湾和大陆经济的冲击日益严峻,两岸当局也已各自采取因应措施希望缓和冲击。两岸经济关系日益紧密,若能进一步建立命运共同体认知,携手共抗全球经济风暴,不仅可体现两岸经济的互利共生,亦有助于两岸关系全面的提升,有利两岸和平发展大局。

  金融海啸后,大陆经济一直维持9至10%的高成长,因而成为世界经济成长的重要推手,但近来大陆经济正面临失速风险,“硬着陆”可能性大幅升高。今年第3季大陆经济增长仅9.1%,较上季大幅滑落0.4个百分点;出口增速亦大幅减缓,至11月已降至10%,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毛额(GDP)增长的贡献率已降至零;内需市场也由热转冷,大陆官方公布11月制造业经理人采构指数(PMI)降至49,首度跌破50的景气荣枯分界点。更令人关切的警讯是金融面的变化,近年涌进大陆的热钱近月已有撤离迹象,房市、地方债及民间借贷三大泡沫已进入崩解阶段,对经济的强大后座力将逐渐显现。

  大陆经济情势显示中国经济尚未能与美、欧经济脱钩,面临全球经济明年可能陷入二次衰退,北京面对的首要问题已从“控物价”转为“保增长”,上周人民银行3年来首度调降存准率,货币改策已明显从预调、微调转向宽松,如果物价及房价进一步下滑,宏观调控的全面转向已可预期。

  相对上,台湾地区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比大陆更深,受国际景气影响也更大,第3季经济成长率降至3.42%,出口增速大幅放缓至11.62%,以新台币计价仅1.05%;内需更迅速降温,民间固定投资负成长11.9%;民间消费虽仍有3.14%的成长,但受最近经济及股市不振的影响,民间消费增长已有滑落趋势,明年经济成长率“保4”并不乐观。在选举压力下,马当局已推出经济景气因应方案,但因可用的政策工具受到很大限制,预期效果相当有限。

  两岸日益密切的产业分工,造成台湾和大陆对外贸易及经济增长间的高度连动性。日前《纽约时报》一篇有关“中国出口警讯”的报导指出,大陆制造业今年出口年增率仅16%,是去年同期34%的一半,因大陆向亚洲各国采购本身无法制造的零组件、原材料及机械设备,形成供应链关系,让各国也更依赖中国市场。大陆出口警讯对亚洲出口国是一项凶兆。

  台湾地区对大陆及香港出口占总出口高达4成,其中又以资通讯等高科技产业零组件及相关设备占多数,在大陆加工后再出口,因而受欧美景气的影响也最大。10月台湾对大陆出口增长率仅8.5%,低于韩国的20.9%及日本的8.8%,显示台湾产品在大陆市场日趋不利的地位。

  面对新一波经济风暴及欧美可能陷入“失落十年”,两岸要有经济共同体的认知,才能在长期调整过程中相互扶持,共创经济愿景。在对外贸易方面,台湾地区和大陆均有向外开拓新市场的共同需求,若截长补短,相互合作,将可发挥最大综效。最重要的是,两岸应共同开展自由贸易,加速区域经济整合。尽速落实推动ECFA后续协商,是第一步;大陆协助台湾参与和东协国家区域自由贸易整合,是第二步;两岸共同参与亚太区域经济整合,是第三步,或可以“大中华经济圈”为基础,加速催化“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形成,化解政治难题。

  其次,大陆正全力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与台湾合作取得关键技术及人才,成为大陆的快捷方式,但相对上,大陆产业升级对台湾出口亦形成更大竞争压力。因此,双方产业政策的协调极有必要。现阶段可以透过两岸经合会加强对沟通对话,建立基本共识,以为更高属次的政策协调铺路。

  再者,两岸在金融上加强合作,包括加快互设据点的步伐,建立货币清算机制,换汇合作及争取台湾成为人民币结算中心等,亦有助在经济风暴中支撑台湾经济的力量,尽速付诸行动,才是体现两岸互利之道。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