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一系列4月份经济数据“被增长”,呈现出与预期和现实较大的差异,业内普遍认为,其背后是汹涌而至、目的套利的热钱在作祟。
虽然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经出台了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的新政,但新政实际的实施效果尚难预料。业界甚至认为,这是一份“迟到”的文件,单靠一份文件显然难以抑制“激情澎湃”的热钱。而面对人民币升值和降息的压力,央行近日又有动作。央行5月9日在公开市场招标发行100亿元的3个月期央票,这是其17个月以来重启这一对资金锁定性更强、更深的货币工具。业内认为,央行在发行央票试探市场的同时,也减弱了此前浓郁的降息预期。央再现江湖从而降低了近期降息的可能性。
近日公布的一系列4月份数据都呈现出与预期较大的差异。
4月份数据“被增长”
海关总署8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出口增速达14.7%,贸易顺差达181.6亿美元。
单从数据上看,4月份出口增速可观,但事实上,近期市场各方对出口预期并不乐观。刚刚结束的第113届广交会成交增长不明显,而最新的PMI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还跌破了荣枯线。 3月份,我国出口增速为10%,出现8.8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此前市场则普遍预期4月份出口增速在10%、顺差在150亿美元左右。而新公布的4月份出口增速远超市场预期。
同样异常增长的还有4月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 10日,央行发布金融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929亿元,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1%,远超年初制定的增速目标13%,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和3.3个百分点。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4月份相关数据“被增长”的背后,是热钱在作祟。之所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远超年初制定的增速目标,近期跨境资金大幅流入是一个重要推手。而对于4月份的贸易数据,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当中或有热钱成份造成的失真,且预计5月份出口数据仍会保持较高增长。
新政难阻热钱流入
接连出炉的经济数据因为热钱涌动而远超预期,这也说明大量的热钱流入国内套利的迹象并没有停止。
截至5月,今年以来人民币已升值1.5%。5月8日,有消息称,如将国际贸易收支部分也纳入计算,今年一季度可能有高达1810亿美元的投机性资金流入中国。
而在此之前的5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和进出口企业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虽然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但上述通知仍被业界认为是一份“迟到”的文件,而且其实际效果着实难料。
热钱研究专家、广东社科院教授黎友焕认为,“许多违规的操作其实都有潜规则,商业银行和外贸企业早就知道。 ”新规对热钱流入能起到震慑作用,但其中涉及各种利益,要真正抑制热钱,显然光靠一份文件很难做到。
另一方面,热钱汹涌而至,都流向了何处?
调查证实,一季度热钱流入的依旧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并继续从房地产投机中获利。也有分析认为,4月末M1同比增速仅为11.9%,显示部分资金没有进入到实体,而存在空转的可能。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就表示,热钱推动的货币增长难以很好地贯通到实体经济领域,货币增长对经济作用并不能得到体现,反使资产领域泡沫持续,货币调控难度加大。
货币政策依然稳定
5月9日,韩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5%,这是该央行7个月以来的首度降息,同样也是继欧洲央行、印度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之后宣布降息的央行。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媒体表示,随着欧洲、澳大利亚以及韩国等的相继降息,中国降息窗口也将很快打开。
显然,中国是当前面临热钱冲击压力最大的国家。在源源不断地涌入的热钱冲击下,人民币已然呈现不正常的逆差升值态势。而热钱流入中国,即使趴在国内银行不作任何投资,就凭利差和汇差算出来的获利比率,就是当前投资工业利润不可超越的获利空间,这种条件没有变化,热钱流入的趋势也很难改变。
“巨大的息差正是造成热钱涌入中国的一大因素,因此中国必须降息。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院院长华民表示。
但面对降息压力,我国央行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应对。也是5月9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招标发行了100亿元的3个月期央票,这是央行17个月以来重启这一对资金锁定性更强、更深的货币工具。对此业内普遍认为,央票再现江湖从而降低了近期降息的可能性。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央行在9日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表态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也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
而面对眼下汹涌的热钱,央行显然还需要更多应对的耐心和能力。“放眼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能有效管制热钱的跨境流动。因此,要清醒认识管制的局限性,坚持疏堵并举、以疏为主的主导方针。 ”黎友焕说。
本报驻北京特约记者/肖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