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金融体制改革 提高抗风险能力

2012-07-12 16:12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范乐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央行两次调整利率浮动区间。“利率实行有区间浮动,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一大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写照。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十年来的金融改革,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

  银行改革 提高抗风险能力

  2003年,中央果断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付诸实施,从交、建、中、工行相继上市,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启动农行改革,并于2010年成功上市,大型商业银行股改圆满“收官”。

  目前,大型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盈利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改革的成效在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持续深入改革,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资本约束等体制机制上取得显著进步,银行业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拨备水平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13万亿元,为2003年底的4.1倍;不良贷款率从2003年底的17.8%降至2011年底的1.8%。

  坚持导向 市场配置金融资源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市场改革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说。

  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实施与完成,创业板市场平稳推出,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系列措施相继出台,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推出,使资本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保险业改革也在深入推进。近年来,债券、货币、外汇、黄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市场建设全面推进,金融市场体系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对于下一步改革,中央明确指出,深化金融改革,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同时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生命线。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