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款利率首次实行双向浮动

2012-06-11 10:53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范乐

  鉴于利率市场化对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且对银行的冲击较大,预计近年内央行将继续通过逐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的方式审慎、渐进地推进利率市场化。与此同时,存款保险制度等制度性建设也会进一步加快步伐。

  时隔三年多,央行近日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调整利率浮动区间,此举被市场普遍解读为“稳增长”的又一力举,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一大步”。未来管理层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迅速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

  记者:2012年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一年,业界普遍认为,当前应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使资金价格成为市场真实的反映,并通过利率杠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也撰文称,目前中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在您看来,此次调整利率浮动区间是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实质之举?

  周昆平:央行此次降息虽是存贷款利率同步下调,但首次允许存款利率的上限上浮为基准利率的1.1倍,而贷款利率的下限则下浮为基准利率的0.8倍,而此前,我国存款利率是以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作为上限管理,而贷款利率则实行基准利率的0.9倍下限管理。这是自2004年设定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以来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特别是存款上限浮动开启了存贷款利率双向浮动的新时期。利率市场化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

  众所周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是放开存款的上限和贷款的下限,但是实现完全放开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前允许贷款利率下浮,但存款不能突破上限。虽然此次存款利率上浮的幅度并不大,影响有限,但是,应该说商业银行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同时,也给了企业和居民的存款更多的选择。从经营管理来说,商业银行会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差异化的存款利率,并将根据资金成本来确定贷款定价,也开始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客户群和业务领域,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调整,精细化管理等变革势在必行。

  记者:有分析称,此次调整利率浮动空间后,贷款利率实际下浮空间大大宽于存款利率实际上升空间,双向挤压,缩小了银行利润空间,对此您怎么看?面对银行利润的收缩该如何应对?

  周昆平:从理论上说,此次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名义利差其实收窄了,以一年期极端情况为例,一年期存款利率从3.50%下调为3.25%,再上浮1.1倍,实际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75%。而一年期贷款利率从6.56%降到6.31%,再打8折就是5.048%。名义利差从原来贷款利率打九折后的2.404%一下降到1.473%,利差收窄幅度超过38%。

  但从实际来看,还是要分析各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影响程度应该有比较大的差异。从目前总的情况看,此次降息静态降低银行业息差约12至16个基点,会影响全年净利润4.5%至6%左右。一是存款成本小幅上升,按五大行的目前调整计算,预计存款成本会上升2至3个基点。二是贷款收益下降较大。由于目前贷款整体定价水平较高,下浮比例较少,预计此次调整仅有基准利率下调的影响,不会大幅增加利率下调贷款比例。考虑到重定价因素,预计会影响贷款收益率15至20个基点。三是资金业务收益基本稳定。

  我认为,商业银行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策略调整,一是采取差异化的公司客户选择策略,而不是一味的“垒大户”,应更加关注对利率敏感度相对较弱的中小客户,通过非价格竞争手段为中小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对个人业务的发展方式和重点进行微调,区分不同类型客户的价格敏感度,为未来进行细化的客户分层和产品定价做好准备。三是进一步加大金融市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拓展力度。应当进一步提升市场敏感度和交易水平,扩大金融市场业务在收入中的占比。同时,以服务提升为突破口,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使中间业务成为未来盈利增长的重要业务领域。

  记者:下一阶段,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会沿着何种路径开展?

  周昆平:我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会继续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在2003年2月20日发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的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路径推进。

  鉴于利率市场化对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且对银行的冲击较大,预计近年内央行将继续通过逐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的方式审慎、渐进推进利率市场化。与此同时,存款保险制度等制度性建设也会进一步加快步伐。贷款利率开放可能会考虑逐步放开中长期和大额贷款利率,再逐步开放短期和小额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开放也会遵循这一路径。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