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剖析了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利率改革的思路和面临的困难。他表示,目前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设计论证之中,贷款利率改革可先行一步,存款方面可通过促进替代性负债产品发展及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等方式推进。
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一个时机选择问题。目前看来,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平息,外部环境还要再予以观察,国内也面临经济趋缓和通胀压力并存问题,所以需要有合适的时机,看能不能形成共识。
贷款利率改革可先行
周小川表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过程。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进一步推进,也正在设计论证之中。贷款利率改革可先行一步,存款方面可通过促进替代性负债产品发展及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等方式推进。
他设想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路径,即允许符合财务硬约束条件和符合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要求的合格金融机构,扩大自主定价权;以建立健全对竞争秩序的自律管理作为过渡,让上述机构开始实行利率自主定价。同时,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定价能力。
但周小川也坦陈了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困难,“我们说,有条件把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推进;不过,真正推进的时候,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
他指出,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就必须做到自主定价,这不仅包括贷款的自主定价,还包括负债方业务(如吸收存款)的自主定价。对此,银行并不一定欢迎,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去长期的利率管制使商业银行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客户提出疑问也可以将责任推卸给中央银行,说价格不是它自己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旦利率管制全部放开,将对商业银行形成较大的市场压力。
经过银行改革,尽管改革成本逐步被消化,硬性约束也慢慢建立起来,但基层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农信社改革进度参差不齐。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又出现了新情况。周小川表示,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实行数量宽松性政策,国外的低利率导致“热钱”往利率相对较高的新兴市场流,包括中国。在这种压力下,存款利率不要着急动。
同时,利率市场化还是有一些因素要重点考虑。周小川指出,例如,需要有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否则如果银行的家数太少的话,即使银行能够自主定价,也可能存在“店大欺客”现象。如果形成了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就可以促使银行之间通过市场方式相互竞争,重视和尊重客户的选择,从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此外,还要考虑宏观经济条件,如通胀状况。在通胀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推进改革,商业银行在自主定价过程中就有双向压力,表现在价格上就是有上有下的走势。反之,如果通胀比较高,人们会有价格上涨的预期,这样即使实现了自主定价,也容易出现价格单边走势,从而使得改革不得人心,易导致改革中途受阻,甚至夭折。
汇改将坚持渐进改革
对于市场关注的汇率问题,周小川表示,目前人民币汇率更加趋近均衡水平。他称,目前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有明显缓解,2011年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已回落至2.8%的水平,外汇市场供求趋于较为平衡的状况,人民币汇率更加趋近均衡水平,境外NDF市场的走势也表明人民币汇率预期已经分化,当前的汇率更多地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
当汇率接近均衡时,资本流动会是双向的,汇率波动也是双向的,推进汇率改革遇到的困难就会减小,当前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也更加成熟。
央行于本月14日宣布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幅度。周小川表示,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市场供求力量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央行更多的是在市场汇率波动超量时才去干预,其频率会降低,也更加灵活。
对于下一步汇改,周小川表示,“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了渐进改革的战略,而且已经走了这么多年,差的也不是太多了,就应该坚持走下去。不必要一会儿渐进,一会儿‘跳升’。中国是一个大国,相信‘渐进’数年,会达到目标。”
随着汇改的推进,汇率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也一直饱受争议。周小川指出,央行调查发现,由于汇率改革,真正大幅裁员、关闭破产的出口企业并不特别多。这也是渐进改革的好处。从中长期看,汇率的调整会给出明确信号,使未来的投资更偏重内需(特别是服务业)部分,适当减少对出口产能的投资,从而在中期有助于推进面向内需的产业结构调整。
周小川提醒,当前我们在推进利率、汇率改革时,需要作通盘考虑,要考虑税收制度的问题,与国际市场的关系问题,也要考虑是否形成了、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形成了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微观主体的响应如何,包括金融机构定价行为和能力如何,消费者自主判断和选择能力如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