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起,央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正式施行。这是近三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首次下调,为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释放出更加明确的信号。虽然此举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释放,促进存款增长,提高放贷能力,但从目前存贷比普遍接近监管红线的情况来看,中小银行信贷投放增加空间有限,调整信贷结构,向在建项目、保障房项目和小微企业倾斜仍是其年内主要目标。
存贷比压力有望缓解
此次下调之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1%,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7.5%。
存款准备金率三年来的首降,被业界视为货币政策转向的标志。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降准”意味着货币政策的重心已经从“控通胀”逐步转向“稳增长、调结构”,紧缩的货币政策周期已经结束,我国将进入中性货币政策阶段。
“直接原因是被动对冲外汇占款增量大幅下降对流动性的冲击。未来3个月公开市场到期量合计仅1300亿元,而外汇占款继10月份首次下降250亿元之后,11月份增长仍不理想。在此背景下,开闸放水以维持M2增速成为央行的必然选择。”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毛军华表示,“深层次的原因是宏观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上升。此外,存款增长乏力限制银行放贷能力也加剧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对银行业的直接影响就是存贷比压力的缓解和整体流动性的改善。“截至10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79.209万亿元,按照下调0.5个百分点测算,本次下调准备金率将释放银行业约4000亿元的资金,有助于缓解存贷比压力,对银行业的流动性构成利好。”有银行业人士测算。
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上调,使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捉襟见肘,许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接近或超过监管要求。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发放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41%,较去年放缓3.26个百分点,信贷收缩政策对上市银行贷款资产规模扩张影响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吸收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49%,环比增长0.12%,存款增速明显放缓。三季度末,上市银行已出现吸储压力,据统计,仅有深发展、兴业、浦发等少数几家银行吸收存款环比正增长,而其余10家银行吸收存款余额均出现环比下降。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将有利于银行体系释放流动性,帮助银行提高存款增速,扩张贷款能力。
除此之外,“银行生息资产的规模增速将受益于流动性恢复,存贷款业务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困境有所缓解。”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货币政策的适度微调还将有利于遏制银行存款混战现象,降低银行资产负债的腾挪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