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5日讯 记者万荃报道 今天,中国银监会党委委员、主席助理阎庆民在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下,深入研讨海外投资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落实好国家“走出去”战略,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分支机构,发挥专业优势,防控好四大风险。
阎庆民指出,要科学把握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新形势,既要看到国际市场资金需求旺盛、部分投资对象市场估值处于低位等国际有利条件,以及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外汇储备充裕等国内有利因素,又要看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地区政治社会动荡、海外市场需求低迷等国际风险。中国企业要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正确评判形势,科学把握方向,做好战略设计,杜绝“投机”心理和盲目“抄底”冲动,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要注意加深与香港企业的联合,充分发挥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离岸中心等独特优势,借助香港这一桥梁、纽带、平台,加速项目对接,降低“走出去”的风险。
阎庆民强调,银行业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把握好“三个导向”:一是服务实体经济导向,二是支持民族品牌导向,三是提升竞争力导向。他进一步强调,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银行业作出了积极努力。截至2011年6月末,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共设有97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收购(或参股)16家境外机构。下一步应主要搞好三类配套,努力提供良好持续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一是商业金融配套。商业银行要坚持风险可控和商业化运作原则,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做好市场调研和目标客户细分,大力发展并购贷款、国际贸易融资、保函担保等业务,强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二是政策性金融配套。政策性金融要认真把握其“政策性”战略定位,积极发挥其长期投融资优势,科学开展出口卖方信贷、进口买方信贷、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贷款、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等业务。三是新金融业态配套。除传统金融业态外,还要鼓励发展包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等在内的新金融业态,满足高科技创新型、高成长型企业发展的特殊金融需求。
阎庆民表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与机遇并存。为进一步落实好国家“走出去”战略,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分支机构,发挥专业优势,防控好四大风险。一是投资前的决策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布局和信息优势,帮助中国企业收集整理目标市场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市场状况、社会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准确信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前涉及投资目标市场的国别风险、法律风险、文化融合风险等进行全面研判分析,摸清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并加以提示,帮助企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二是投资过程中的交易风险。要利用自身掌握的各种信息和资源,帮助企业做好投资调查和资产评估服务,审慎研究和评估交易可行性,设计稳定安全的交易结构和科学合理的融资方案。三是投资后的经营管理风险。要强化信息中介服务职能,帮助企业妥善应对目标市场法律政策变化,有效解决资源整合、文化融合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与“走出去”企业共同成长。四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经营风险。要认真研究目标地的产业和行业政策导向,充分评估银行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并做好预案,严守风险底线。要坚持审慎支持,风险防范,持续监管,远离高杠杆率衍生产品和过度创新业务。(记者 万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