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紧急投放,还是紧急截流,在强大的紧缩预期下,银行信贷似乎有些方向性“迷路”。现在,突击放贷的有,全力回缩的有。抗击通胀,不能乱了阵脚。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我们需要一个节奏,银行尤其不能乱了节奏
“上海市场的信贷投放比较平稳,没有出现突击投放的现象。”11月23日,上海市银监局官员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有消息称,截至日前,11月份全国新增贷款已接近6000亿元。
与此同时,《关于加强当前重点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已于11月中旬以急件形式下发至各银监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通知》大范围、全方位地提示了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其中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管控流动性风险等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分析人士指出,银监会岁末紧急布局风控,属于给银行提前打“预防针”。
“存贷比”之痛
“中小银行不可能出现投放井喷。”上海某股份制银行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特别是再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后,信贷冲动不可能逾越存贷比。”
距离上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9天,11月19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收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近3500亿元,这已是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监管层不断收缩流动性的举措令原本并不充裕的四季度信贷投放更加趋紧。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说,“10月份,从银行向股市‘搬家’的资金量大,存款明显下降。”
存款的突然减少,使得部分银行的存贷比大幅升高。这些银行的首要任务是,加大吸收存款的力度,为明年放贷打好基础。“并非所有银行都想在年末冲刺投放。”市场人士表示。
某国有银行上海分行办公室人士表示,并没有停止发放一切贷款,但肯定会收紧放贷速度与规模。
上海大部分银行认为,目前处于投放淡季。“放贷控制得比较严格。现在一般有客户还款,银行有新的额度才会发放出去。”
上市银行2010年半年报显示,部分银行的存贷比高于75%的监管红线。除国有银行外,中小银行的存贷比数据都不太乐观。
“存贷比逼近警戒线的压力势必使一些金融机构增加存款。”分析人士表示,未来银行吸储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负债业务上,无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存在压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曾指出,由于今年受“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影响,小银行贷款呈现出向大银行流动的趋势,中小银行和大银行之间存款资源的分配更加不均,而更令银行担忧的是存款搬家的现象仍在恶化。
提前打“预防针”?
《关于加强当前重点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已于11月中旬以急件形式下发至各银监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这是否意味着11月的信贷规模可能会出现“井喷”现象,从而使监管层提前打“预防针”?
国泰君安银行业首席分析师伍永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银监会开展风险防范工作针对的是银行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并不仅指信贷规模的控制。并且,11月份信贷是否会出现井喷现象还需要等待最终确切的数字。”
近期,有市场传闻称,11月第一周全国金融机构新增信贷投放规模已达4000亿元,接近正常情况下全月投放量。截至目前,本月新增贷款已接近6000亿元,全年7.5万亿元的信贷规模几近告罄。
伍永刚表示,此前国泰君安预测的11月份信贷投放规模为4000多亿元,对于传闻中井喷的数据,伍永刚认为,“一方面不排除银行将原本信贷表外信贷数据转至表内,从而导致表内信贷数据增长。另外,也可能是银行方面考虑到明年信贷可能会更紧,因此希望发力冲刺信贷规模,赶一下‘末班车’。”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往年的情况来看,一般最后一季度银行信贷投放的速度会放慢,但从已经公布的10月份信贷数据来看,却是不降反增。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国家正在大力遏制通胀,而信贷投放过高是流动性泛滥的主要渠道,因此银监会在当前督促银行放缓信贷投放节奏,无论是动用货币手段,还是经济手段,或者是行政性的手段都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