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买基金,是受到这种诱惑:利用复利效应让财富快速增长。但是,基金定投自2005年开设以来已经8年,有多少投资者享受到了复利这块美味的“蛋糕”呢?
2008年股市高处跌落时,陈小姐在一家基金公司的网站上看到了一篇“富爸爸投资”的文章,富爸爸的第一份投资是从孩子出生起到18岁,每月定投500元,以香港恒生指数 10年复合年均收益率9.05%计算,18年后累计资产净值超过27万元,基本可以满足孩子的大学教育费用。富爸爸的第二份投资是从30岁起每月定投1000元,以香港恒生指数30年复合年均收益率11.88%计算,30年后到退休时可以积累310万元的养老金。这篇文章让陈小姐茅塞顿开,于是每月拿出1500元,购买了一个股票型基金,做了两份基金定投计划,一份为女儿积攒大学学费,一份为自己和丈夫积攒养老金。
近日,在基金定投整5年时,陈小姐盘点了基金账户,她失望地发现,5年总投入9万元,总收益竟不到5000元,远远不及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甚至不如存在银行做定期。陈小姐一下子有了一种被欺骗感,基金定投的信心大受打击,干脆一股脑儿把基金全部赎回,转而购买理财产品。
像陈小姐这样的基民大有人在。是复利的理论欺骗了陈小姐?还是追求复利的投资策略误了陈小姐?怎样才能享受到复利呢?
投资趁早,时间就是财富
理财有一个72法则,即资产价值增长一倍所需的时间与复利呈72/R的关系。在1%年增长率下,1元钱经过72年变成2元;在10%的年增长率下,资产价值翻一倍的时间则仅为7.2年。通俗而言,“复利”就是连本带利的利滚利。如果每年都能保持一定水平的收益率,若干年后就能获得非常可观的财富增长。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因为它揭示了财富快速增长的秘密。理财师举了两个例子:A从20岁起每月定投500元,假设年平均收益为10%,他投资7年就不再投入,然后让本金与获利一路成长,到了60岁要养老时,本利已经达到141万元;B则27岁才开始投资,每月同样定投500元,同样是10%的年收益率,但他直到59岁才累积到140万元,整整花了32年持续投入。A和B好比两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A提早出发,就可以轻松散步,而后出发的B只能辛苦追赶。
理财师介绍,影响财富积累的因素有3个:一是具备增值能力的资本,二是复利的作用时间,三是加速复利过程的显著增长。可见,投资越早,坚持越久,随着时间的延续,回报将会非常惊人。对于陈小姐这样的基民而言,她的第一步是正确的,即每个月定时定额投资。理财必须强制投资,这是积累人生财富的必由之路。而要享受复利效应,首先是投资要尽早。
一旦有亏,复利效应大减
富爸爸投资效益很诱人,但要实现这种效益,有一个前提,即必须在18年甚至30年中,富爸爸的投资都实现了正效益,没有负收益,甚至没有零收益,这样复利的雪球才能越滚越大。但这可能吗?
光大银行私人银行上海中心副总经理赵志敏分析复利效应:假如陈小姐每个月定投500元,一共投资10年,每年稳定地获取10%的收益,那么10年之后陈小姐连本带利一共可获得103276.01元。假如陈小姐还是每个月定投500元,同样投资10年,在前9年每年获取15%的收益,但是在最后一年由于投资失误损失了30%,那么10年之后陈小姐连本带利一共获得了80096.74元。尽管后一个假设中陈小姐前9年每年都比前一个假设中多获取5%的收益,但最后一年的投资损失却使得她最终收益落后前面23179.27元。由此可见,投资损失对于复利的影响是巨大的,稍不谨慎就有可能“辛辛苦苦数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长达十几二十多年的投资过程中,每年都能获得稳定的正收益基本上是一种幻想,即便是存银行、买国债这种看似正收益的无风险投资,如果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也有可能是负收益,更不用说投资基金、股票等风险资产了。目前看来,中国股市是牛短熊长,很多时候投资者不得不面对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复利的魅力就荡然无存了。
长期投资,不能自生自灭
陈小姐长达5年的基金定投结果显示:要吃到复利的“蛋糕”,就不能把钱往基金公司一交了之。
首先,把钱交给谁?投资者需要用心审查。很多投资者决定做哪家基金公司的定投前,会查询基金业绩,此时最易陷入基金营销陷阱。很多基金在宣传营销时都会拿出某段时间的收益率、分红史或是晨星排名说事,但一时的业绩并不能成为甄选基金的标准,最差的基金也有可能是曾经的晨星周冠军。事实上,排名的本身并没有问题,评价基金业绩确实应该参考评级机构的排名进行同类横向比较,一直徘徊在后几名的一定不是好基金,但好基金也不一定一直排在前几名。投资者要正确认识基金排名与基金风格之间的关系,当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加强时,经常发生绩优基金“风水轮流转”的现象。在牛市中,业绩突出、排名靠前的一般都是高仓位的进取型基金,而一旦市场由牛转熊发生转变,这类基金往往最不抗跌,呈明显的W型走势。在低迷市场中业绩亮眼的通常是仓位控制较低、风格较为保守的基金,它们的收益率曲线就相对平滑一些。
赵志敏认为,既然鲜有“常胜将军”,定投投资者就应该选择波动率较小、抗跌性较强的基金。波动率高的基金更适合对市场有一定经验的趋势投资者,只要踏准市场涨跌节奏,就能获得超越基金平均表现的投资回报。
其次,不能当甩手掌柜。很多机构都告诉投资者定投的妙处就在于可以抹平市场波动,因此“基金需要长期投资”、“定投是最佳的长期投资”,最终将跑赢市场。但是实际上他们混淆了两个概念,即“长期投资”和“长期持有”。对于一个单边上涨的牛市,基金定投无疑是逐步抬高了入市成本;对于一个单边下跌的熊市,基金定投只是不断扩大了投资损失;对于一个振荡市场而言,定投的周期和市场振荡节奏紧密相关,极端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发生总在高点入市的情况。
定投可以多大程度降低波动率并不重要,关键是定投是否能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长期投资意味着买入基金以后要不断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克服定投只买不卖的交易弱点,低吸高抛,在市场预期走入下降通道时应积极赎回、降低配置比率,预期回暖时应适度追加申购、提升配置比率,而不是一动不动地长期持有死捂到底,由其自生自灭。陈小姐之所以5年定投没有吃到“复利”蛋糕,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她只买不卖,收益从高到低一直在坐“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