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汇率双向宽幅波动对经济造成冲击

2013-05-06 09:59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林天泉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高歌,今年4月份表现尤为突出,4月12日至17日,人民币升值236个基点,一路创下多个纪录高位。5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2082,再一次刷新历史新高。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强势,业内专家提醒,支持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基本面因素正在转弱,未来要提防美元走强后对人民币形成压力,防止汇率双向宽幅波动对经济造成冲击。

  一般说来,影响一国货币价格涨跌态势的因素很多,包括利率高低、货币供求宽紧、宏观经济运行、国际贸易状况等诸多因素,但经济能否可持续地高增长始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态势,我国经济运行平稳是重要原因。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利率水平也高于海外主要市场,较高的收益水平吸引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币的升值。但是,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的对比正在发生变化,虽然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最近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复苏动力弱于预期,处在弱复苏的状态下:第一季度7.7%的经济增速远低于市场的预期8%;制造业数据令人失望,4月份官方和汇丰的制造业指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3月短暂反弹后的再次回落;企业盈利同比增速不尽如人意,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比1月至2月份回落5.1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大洋彼岸近来却好消息不断:美国第一季度消费支出按年率计算增长3.2%,为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受强劲的消费带动,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2.5%,实现15个季度连续增长;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下降,贸易赤字数据好于预期。美国经济走强将成为推动人民币汇率下行的力量,尤其是美联储官员关于货币政策的表态,足以改变全球资金的风险偏好与流向。因此,不少分析人士表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强劲升值态势只是短期现象,中长期而言,人民币对美元更将凸显双向波动的态势,且可能有所走弱。

  人民币虽然连续升值,但是贬值预期正在加强。不少专家表示担忧,一旦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将引发资金外流,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现在人民币的强势是‘虚弱’的。”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分析,过去4个月,人民币汇价和中国的外汇占款呈现强势,某种程度上是央行管理中间价下的套息盘交易所导致的。他认为,支持人民币强势的中国经济中长期因素正在恶化:人口红利窗口关闭,资本回报率快速下行,潜在增长水平显著下沉。3月份中国已经录得贸易逆差,如果贸易逆差持续出现,套息盘引发的外汇占款可能会明显收缩。中国的国际收支将重回去年羸弱的状态。

  “此轮人民币升值中带有一定的投机成分,这种投机性因素与实际相脱离,不具备持续基础。”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郭田勇建议,要严厉打击外汇市场上的投机炒作行为,减小因投机因素引起的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力。

  本报专家组成员、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人民币继续过快升值,不仅不会降低贸易顺差,而且还会加大外贸企业的压力,削弱其相对竞争力,阻碍劳动者工资上升,进而影响消费,加大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人民币连续走强是外汇市场人民币“只升难贬”的思维定势在起作用。他解释,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未能实现真正的双向波动,即使在2012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不升值而已,市场中人民币“只升难贬”根深蒂固。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刘煜辉认为,央行的汇率政策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但是,既要支持经常账,又要考虑应对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央行的汇率政策要兼顾各方很难。他建议,应尽早放松人民币对于美元或一篮子货币的盯住,显著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并逐步实现人民币交易日收盘价格和下一个交易日中间价的连续性,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释放空间。

  本报专家组成员、建设银行高级经济师赵庆明认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不应是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重点。他说,与日元、欧元等非美国际货币不同,人民币外汇市场仍缺乏深度和广度,市场预期容易一边倒,而这也容易招致国际游资集中流入或流出。因此,当前更重要的是做好外汇市场建设,进一步增加外汇交易品种和交易主体,弱化或取消外汇交易的实需原则。同时推动实现外汇收支平衡,改变外汇净流入或净流出的状态。刘红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