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自古以来都存在着与功利相关的话题,引起过古往今来不少文化人士的讨论。有观点认为,收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收藏的前提是拥有多余的资金,因此收藏者一般都是具有相当家族背景的名宦世家之士,平民百姓连日常生活都难以如意,遑论收藏?但另有观点认为,收藏是人们对某类物品的爱好,而爱好则无论世族还是平民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收藏不仅仅局限于具有多余资金的人士。然而,无论何人,只要从事收藏,则皆有功利之心,否则何来鉴定欣赏?这是我们讨论收藏与功利问题的前提。
近期,笔者在有关收藏的报刊文章中看到有不少专家学者,其中不乏一些有相当话语权的收藏鉴赏家认为,目前中国的收藏市场应该降温,因为收藏不应以功利作为追逐的目的,一句话,就是搞收藏完全应该摆脱功利之心,而纯粹以保存国粹和艺术欣赏作为收藏的目的。笔者以为,对这样的言论,有必要探讨。
众所周知,收藏者在进行收藏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某种特殊情形,一般均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包括人力和财力,其中财力占有非常主要的比例。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进行收藏,收藏过程中对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总要作出或明晰或模糊的估算,这一点不管收藏者承认不承认,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当然,这里所说的“产出”应该理解为“保值增值”,是否收藏一件器物与该器物是否具有保值增值密切相关。因此就这点来说,如果离开一定的历史条件来奢谈所谓纯粹的收藏欣赏,没有任何指导意义,而对于收藏事业来说只能造成观念的混乱。
应该指出,收藏的功利性并不会削弱收藏作为高雅文化艺术活动的魅力,反而能够促进收藏事业的发展。从古至今,纯粹的非功利性的收藏可以说绝无仅有,绝大多数的收藏活动都是在功利的推动下进行的,伴随着保值增值的客观需求,对各类器物的鉴定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当今时代,市场经济可以说已经笼罩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就是一些公认的纯艺术纯文学也无不打下深刻的功利印记。收藏活动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要想脱离功利的束缚只能是一些评论家的井蛙之见。且不说通过拍卖获得的器物,藏主必然事前对其文物价值进行过严谨的估算,从而预先设定心理价位参与拍卖。就是一般的收藏爱好者,当他从市场上看中某件器物后,他的询价、出价和还价、成交诸环节,无不体现出收藏过程中收藏者对保值增值的考虑,也就是说,无不体现收藏的功利性。
因此作为一个收藏家或文物鉴赏家,在利用大众传媒发表观点和试图引领潮流的时候,切忌不顾时代特点和收藏的本质而高谈阔论。作为收藏家或鉴赏家,要明确一点,就是言论必须有助于我国方兴未艾的收藏事业的推动,惟如此,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好收藏文化,拓宽收藏空间,提升收藏事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