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黄金在历史走势大起大落

2013-04-23 08:33     来源:理财周刊     编辑:泉

  回顾黄金的历史走势会发现,如果我们一味将黄金视为稳固大船的铁锚而从来不加以防范,那么没准哪一天,它就会变成滔天巨浪成为能掀翻大船的幕后推手,让你一旦中了招就很难缓过神来。

\

  历史回顾篇

  历史走势大起大落

  文/本刊记者 邢 力

  马克思有名言:“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黄金作为最名贵的金属,一直都被赋予特殊的财富和文化内涵。然而由于黄金开采难度较大而储藏量相对较小,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各国都采取银本位制。随着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黄金在贸易中的重要性迅速提高,经过了200多年的金银复本位制的过渡,到了1816年拿破仑战争后,英国率先实施金本位制。此后一直到一次大战后,作为当时全球首屈一指超级大国的英国,其货币英镑一直与黄金挂钩,保持固定比价,一盎司黄金的标准售价为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在这段时间里,美国的国力逐渐走强,尤其以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后为显著分水岭,此前美元对英镑持续贬值,此后则由贬转升。因此,若以美元计价,则黄金先后经历了一波牛市和熊市。

  1933~198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崩溃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少数国家拥有大量黄金储备,而只拥有少数黄金储备的国家则限制黄金输出,从而导致金本位制被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代替。自此,黄金便退出了货币流通的历史舞台,人类全面进入了信用货币的时代,政府不再只是经济运行的守夜人、旁观者,而是可以利用纸币发行的流量来调节经济的参与者和操控者。此后,通货膨胀也成了人类经济社会挥之不去的幽灵。

  这一段黄金牛市又可分为三个时期,1933~1944年,金价逐渐从每盎司20美元附近攀升到35美元附近。当二战结束时,美国完全取代英国成为无可比拟的世界第一强国,当时美国一度拥有全世界75%的黄金,因此国际经济体系的核心也从英镑-黄金转变为了美元-黄金。美元挂钩黄金(一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建立。

  在上世纪5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了国际贸易的支付尺度,对战后各国的重建和复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美国经济的超强地位受到挑战。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发现“双挂钩”体系存在巨大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即美国存在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即“特里芬两难”。由于美国无法处理这个两难,导致1960年海外的美元流动资产已从1950年的80亿美元增加到200亿美元,假如这些美元持有者全数要求兑换成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便会见底。此后,敏感的黄金投机客开始挑战1盎司35美元的官价,整个60年代到70年代前期,美元经历了多次贬值危机。在此期间,美国也联合欧洲各国作出了一系列努力,试图维系和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但都以美国无限制地用美元弥补国际收支赤字,造成美元泛滥成灾,最终加剧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为结果。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关闭黄金窗口,停止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美元前来兑换黄金,这意味着美元实际上挣脱了黄金的牢狱,自由浮动于外汇市场。1972年,伦敦市场金价从1盎司46美元涨到64美元,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金价冲破100美元。1974~1977年,金价在130美元到180美元之间波动。1978年,伴随着石油危机,金价上涨到244美元,1979年进一步涨到500美元。到1980年1月,美国财长米勒宣布财政部不再出售黄金,之后不到30分钟金价大涨到715美元,1月21日创850美元新高。美国总统卡特不得不出面打压金市,表示一定会不惜任何代价来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当天收盘时金价下跌了50美元。

  1980~1999年:20年熊市熬煞人

  1980年2月22日,金价重挫145美元,宣告当代首次黄金大牛市的结束。1981年,金价每盎司的盘势峰顶是599美元。到了1985年,盘势降到 300美元左右。尽管理论上说,经济衰退对金价有支撑作用,但由于拯救措施得力,1987年的美国股灾并没有对美国经济产生像1929~1933年大危机时的重大伤害,因此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后,黄金价格触及486美元的峰顶后便一路下滑。到1988年底,金价从1980年1月的历史高位跌去了52%。然而在这9年里,美国通胀率高达90%,连以低通胀率见称的日本也有20%,一时间,黄金成了投资人避之不及的噩梦。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冷战时代终结,黄金作为政治保险效用也消失了,金价走势继续疲软。尽管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金价一度从370美元反弹至417美元,但很快又往下打回383美元。到了1997年,西方各央行开始有秩序地消减黄金储备,预示着经过了将近20年熊市的折磨,各国央行不再把黄金视为主要货币和储备。到了1998年,金价最低跌至278.7美元,甚至已低于当时的平均生产成本每盎司315美元,世界上有一半金矿亏本,停工的金矿数不胜数。尽管黄金供给大幅减少,但由于各国央行继续沽空黄金,导致金价下挫之势未能扭转。1999年7月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以每盎司261.2美元售出25吨黄金,消息宣布后金价随即跌破 260美元,到8月26日,跌至251.9美元,创20年新低。有人已悲观地预估21世纪初金价见150美元。

  2000~2011年:黄金迎来史上最大牛市

  正所谓跌得越深越狠,反弹起来也会越高越猛。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进入21世纪后黄金将依然没戏时,美国网络股泡沫轰然破灭,大量避险资金重新意识到了黄金的重要性,金价在底部横盘两年后,于2001年再次发力上攻。此后“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美国次贷危机等一系列事件,一次又一次削弱了美国的国力,美国国债和财政赤字节节攀升,美元不断贬值,QE不断出炉,最终促成了20年后的又一轮黄金大牛市。从2001年到2011年,10年间黄金最高累计上涨将近7倍……

  历史一再证明,被人们看成是“压箱底”的资产稳定器的黄金,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稳健厚重,安全可靠。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曾经上蹿下跳,不停地折腾过好几回。当黄金处于牛市时,它的投资回报远远高于通胀甚至股市、房地产等主流投资市场;而当熊市来临时,投资黄金则根本不可能跑赢通胀。更让人感到恐惧的是,与股市的牛熊转换相比,黄金的转换周期要长得多,少则十多年,多则数十年。历史数据告诉我们,这个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还是各国央行,似乎都不是理性投资者,都不知道黄金的真正估值何在,更多的只是一味跟随市场追涨杀跌,黄金涨得越高,就越会有人追涨买入,从而进一步推高金价,黄金跌得越低,跟风抛售黄金的人也会越多,从而进一步打击金价。因此一旦踩错节点,在一轮长周期的牛市顶点接手黄金,则极有可能将面临蛮长的让人窒息的套牢期。

  可见,如果我们一味地将黄金视为稳固大船的铁锚而从来不加以防范的话,没准哪一天,它就会变成滔天巨浪成为掀翻大船的幕后推手。

/> />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