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市场监管加码“野蛮生长”仍需冷静思考

2013-04-08 15:46     来源:今日早报     编辑:范乐

  银监会近日发布通知,再次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规范。专家指出,理财市场快速发展是民间财富积累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亦应看到民间投资渠道狭窄、金融体系内“监管套利”冲动、实体经济融资不畅等深层原因。理财热的背后,冷思考必不可少。

  理财市场“野蛮生长”

  遭遇监管加码

  银监会近日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整顿,银行股、券商股闻讯大跌。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监管层已多次针对理财市场飞单、资金池等问题进行规范指导,关于“银证通道业务”将被叫停的说法也不时传出。

  纵观近年来我国理财市场的发展,可以用“野蛮生长”来形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达7.6万亿元,较2011年末的4.59万亿元大幅增长,已高于我国流通中现金的总额,相当于同期我国存款总量(91.95万亿元)的8.3%;同期我国65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也同比增长55.3%,达到7.47万亿元;而据网贷之家负责人徐红伟介绍,近年来新兴的网络理财,交易规模已从2007年的2000万元跃增到2012年的200亿至300亿元。

  理财市场的兴起,从根本上讲仍是得益于社会财富的积累。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认为,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信托资产的规模与GDP的规模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是GDP规模的2倍上下。照此推演,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规模起码应该在100万亿元以上。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在我国民间投资渠道较为狭窄的情况下,投资理财产品无疑是民间资金“保值增值”的最好途径。把资金存在银行,只能得到0.35%至0.385%的活期利率或3%至3.3%的一年期储蓄利率,而2012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4.11%,已经接近三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2012年全年所有信托的年化平均收益率为9.2%,虽然要付出流动性较低的代价,但已远远跑赢定期存款。

  火热背后暗藏“套利冲动”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孙建华认为,在存款利率浮动受限的情况下,理财产品已成为银行揽储的重要手段:对于小银行来讲,高息理财产品可以把很多大银行的存款吸引过来,成为潜在存款;而对于大银行来讲,发行一些高收益理财产品,也可以扭转存款流失局面。

  专家指出,除了揽储需求,银行大力推进理财业务,利用跨机构合作实现“监管套利”亦是重要原因。此次银监会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总额,该规定恰恰针对借道银行理财的通道业务。

  去年以来,商业银行理财直接或通过券商等机构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增长迅速。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85家开展资管业务的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受托资金为1.68万亿元,相比2011年底剧增1190%,其中绝大部分是银证合作的通道业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室主任雷薇认为,在监管部门对银行、信托的合作进行规范以后,券商成为银行资金出表新的通道。银行用理财资金购买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并通过后者将资金投放到指定项目,以逃避行业调控和信贷规模的约束。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薛克鹏指出,去年以来券商资管规模暴增,银行理财资金大量涌入是重要原因。券商的“通道业务”,资金两端由银行掌握,券商只是资金流转的通道。券商资管规模的膨胀只是虚假繁荣,银行、证券大力合作,推行理财产品的背后,监管套利的原因不容忽视。

  理财火热仍需冷静思考

  专家指出,应理性看待理财市场快速发展的成绩与问题,冷静思考,统筹规划,推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在理财市场火热的背后,传统金融体系制约下,实体经济的“融资饥渴”不容忽视。徐红伟表示,从资金需求方的角度讲,中小企业并非希望通过网贷平台高息融资,而是因为从银行渠道贷不到款,传统的民间借贷利息又过高。而长期以来,我国资金信托前三位的配置领域一直是基础设施、工商企业和房地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导致某些特定行业需要在银行信贷之外破解融资难题。

  专家指出,理财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脱媒”也愈演愈烈。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与之对接。应借助理财市场的发展,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并建立惠及各个社会层次、各种需求的金融体系。

  孙建华认为,理财市场拥有更灵活的定价机制,已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重要的试验场,理财市场健康发展,将对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产生重要作用。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