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政信类信托产品因有地方政府当“靠山”而受到市场热捧,记者注意到,开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均在频推政信类信托产品,一些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超过10%,且不少产品都出现了“被秒杀”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1月以来,不少大型信托公司都以政信类信托产品“安全性和高收益”为由力推,因此持续遭到“秒杀”。如上周某信托公司发行一款政信产品,总额度约3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达10%,该信托产品的发行实行预约制,而在预约开始后仅20秒,就已预约了4.3亿元。“抢购政信类产品的大多为普通个人投资者,”该信托公司人士指出,普通投资者很难自己去分辨和评估产品所投项目质量的好坏及不同项目之间的投资风险,而基建类信托有政府财政的增信保证,在他们看来,这等于有了一纸“还款保证”。
信托分析师张宏表示,之前监管层公布的463号文件严禁地方融资平台借道信托融资,这也使今年政信产品发行规模增长放缓,导致该类产品稀缺,因而频遭“秒杀”。且现在市场上政信产品已可与地产信托的收益率相媲美,而相对房地产公司的高风险,有政府财政做信用担保的产品显然更安全。但他指出,由于不同地方财政的还款能力有所不同,政信类信托产品同样存在风险。从去年起,就有多款有政府信用担保的政信产品接连被爆出面临兑付紧张,投资者也面临亏损的可能。因此,挑选政信信托不能盲目迷信,应更多从还款来源和抵押物两方面来挑选。首先,考察还款来源要看融资主体是否有实业支撑,尽量选择持有电厂、自来水厂等有盈利的国有资产的企业。其次,要关注是否有抵押品、抵押品质量如何,尽量避免选择做资产股权质押类的政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