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银行揽储的利器,理财产品每到年末冲时点便会水涨船高,但是过了冲时点之后,理财产品的收益开始逐渐乏力,甚至出现了保本理财反比非保本理财收益高的情况。
家住塘沽贻成富家湾的刘小姐元旦假期期间在新区某国有银行的网点办业务时,理财经理向刘小姐推荐了两款理财产品,分别是2013年第1期财富债券类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期限为92天,收益率4.3%以及人民币保本型个人理财产品2013年第001期,期限为93天,收益率4.6%。刘小姐纳了闷,后者是保本型产品,为何收益率反而比非保本还要高。该银行理财经理解释道,不用太在意保本还是非保本,其实投资方向差别不大,最终银行都会还本付息。并解释道,这两款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差别主要还是跟日期有关。随后记者发现,收益较低的非保本产品募集期是从2013年1月1日到1月5日,而收益较高的保本产品募集期是从2012年12月29日到2013年1月6日。
理财师陆晓丽指出,由于这种人民币保本型理财产品因募集期跨在揽储时点,所以比非保本产品收益更高。陆晓丽还指出,因为去年多次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理财产品收益率开始不断下滑,虽然借助年末冲时点的揽储因素,预期收益率有“翘尾”的迹象,但反弹仍显乏力。元旦后资金需求压力可能下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存在跳水可能,今年的理财市场将更难出现5%以上收益的产品,3%-4%收益产品将成为市场常态,建议投资者适时转换投资风格,适时选择较长期限、收益也相对较高的产品来锁定收益。 实习生王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