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银行理财投资者应走出保证兑付误区

2012-12-17 11:15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范乐

  持续多日的银行理财产品风波仍未平息。继华夏银行员工涉嫌违规代售理财产品遭曝光后,有媒体爆出工行浙江金华商城支行员工也牵涉到私卖理财产品的事件中。

  虽然在近期个案中,暴露出来的多是银行内控管理的薄弱,但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风险、销售环节的种种违规操作,无疑受到更大关注。

  从2004年光大银行率先发售理财产品算起,我国的银行理财业务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8年来,“增速迅猛”成为人们对银行理财业务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形容词,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风险也不断暴露出来。“是该停下脚步好好反思一下了”,采访中多位业内专家表达了一致意见。

  银行:强化合规经营是当务之急

  自诞生以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得到快速发展,年平均规模增长接近100%。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6.73万亿元,比2011年末4.59万亿元增长近47%。

  然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质量的提高却远远跟不上发行规模的急剧膨胀,规模至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为银行理财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尽管一些商业银行率先提高理财产品的透明度,资产池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问题仍然是国内理财业务发展的一大障碍。“‘资金池’投资管理模式,将发行银行的多款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大池子,整体上对大池子进行统一管理,所投资资产多种多样,利用资金与资产的期限错配赚取期限溢价,通过产品循环发行以力保大池子中资金的稳定性。由此可见,‘资金池’模式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不容小觑,一旦某个时点上产品新发量无法弥补到期量,就有可能形成资金缺口。”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方瑞认为。

  此外,不合规操作还体现在销售环节。尽管监管机构屡次强调理财产品的销售适用性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贯彻却不到位。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许多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理财经理主要职责是销售,只有完成了指标,他们才能得到相应的收入,个人的职务升迁也与经济指标挂钩。“为了完成任务,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很多理财经理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往往过多地说了收益,而人为地弱化了风险。”

  银监会纪委书记杜金富近日公开表示,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销售方,一是要讲求诚信,把客户利益放在优先位置;二是要强化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客户揭示风险;三是要创新与规范并重,不断加大理财产品创新力度,满足客户多层次理财业务需求。银行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在规范经营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发展理财业务。此外,银行要重视对银行理财从业人员和投资者的培训,提升银行理财业务的整体水平。

  接受记者采访的银行业人士也表示,加强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当务之急。“首先要明确理财业务定位,由‘销售理财产品’向专业化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财品牌。其次要严格合规经营,提升理财业务运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对各类项目实施高标准审批,从源头控制项目风险,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合理设定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确保销售过程合法、合规。最后要提高专业管理水平,疏通大类资产投资渠道,探索投资领域拓宽途径,加大产品开发与服务创新力度,完成由价格竞争向综合服务能力比拼的升级与转变。”浦发银行资金总部负责人表示。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