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热线96333接到家住黄土岭附近的曹爹爹来电,称他的老伴在银行存钱时,本来要存的1万元钱变成了保险。
2008年2月,曹爹爹的老伴陈奶奶有1万元存单到期了,陈奶奶来到银行,准备把到期的存款转成3年期定期存款。排队等候时,旁边有穿着跟银行职员差不多的工作人员说:“你存3年的利息太低了,我有个利息高的存钱方法,还有礼品送。”于是陈奶奶就办了这个业务。
一段时间后,曹爹爹偶然发现陈奶奶的“存款”是保险。对比保险合同,他发现好多承诺都没做到。比如合同上写了说通过《红利通知单》告知红利,可投保4年多他从没收到过任何红利通知单。“既没有一个业务员跟我联系,也没有给礼品,而且连发票也不开。”记者从曹爹爹提供的保险合同看到,陈奶奶买的是中国人寿鸿丰两全保险,一次性交费1万元,保险5年到期。
2009年,曹爹爹去中国人寿的网点咨询,被告知如果退保只能退9000多元。今年上半年,曹爹爹再次来到中国人寿网点,工作人员告知他红利为330多元钱。“当时说比银行的利息高,可4年多下来红利才300多元。如果1万元从2008年开始存5年期的的定存,按照当时的利息,5年下来应该有2000至3000元利息。”
记者查询2008年的存款利率发现,彼时5年期的定存年利率为5.76%,如果曹爹爹存满5年,可得利息2880元。虽然曹爹爹的保单还未到期,但在弱市环境下,保单分红显然难以与银行匹敌。
梳理近日市民致电本报反映的情况,记者发现,类似的存单变保单的情况不只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一些对银行信任的年轻人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住广济桥的孙女士就是在银行办业务时买的保险,“我准备办存款,然后有人跟我说钱还是放在银行,但是买这个利息更高。我当时觉得挺有道理的,外面动不动1分、2分的月息,但是不敢放心啊!于是就买了中国人寿的国寿鸿盈和安享一生两份保险。”但让孙女士没想到的是,这毕竟不是存款,现在取出来还要亏本。“我有两个儿子,一家四口租在一室一厅的房子里,想拿钱买房子。可去银行问,说我现在要拿出来不但没有利息,还要亏5000多元。”
早在2010年,银监会就曾发布通知,禁止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销售,当时保险公司颇为依赖的银保渠道大受影响,曹爹爹的老伴和孙女士就是在取消驻点销售前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提醒市民的是,如果资金可能会有提前支取的需要,投保前千万要看清楚相关条款,避免退保产生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