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金率还有五个百分点下降空间

2012-06-15 10:41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范乐

  桃花石投资 崔永

  自2011年12月以来,央行已连续三次降低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执行的准备金率为20%,中小型金融机构执行的准备金率为16.5%。下一阶段,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继续恶化、资本外流态势延续,央行将继续下调准备金率,但问题在于准备金率下调的幅度和空间有多大。

  即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央行仅将准备金率由17.5%下调到15.5%,下调了2个百分点。当前阶段的经济形势显然不支持把准备金率由前期21.5%的高位下调到很低的水平。根据相关数据测算的结果表明,准备金率降到15%的水平便达到适度水平。

  保持适度准备金率水平

  毋庸置疑,准备金率水平在不同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既有实行零准备金制度的国家,如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等;也有准备金率保持极低水平甚至接近于零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当然也有准备金率保持较高水平的国家,如中国、巴西、印度等。

  具体一国的准备金率水平到底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水平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决定。一是经济运行情况;二是金融管理体制;三是货币政策框架。在那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金融企业治理结构相对完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较高,往往实行零准备金制度或者即便有极低的准备金率要求,而那些存在极低准备金要求国家的央行往往也几乎不会使用准备金率工具。在那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市场化程度相对不高,金融管制现象较为普遍,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相对不完善,风险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弱,往往会要求相对较高的准备金率。

  尽管现代准备金制度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演化为总量调控的重要工具,但准备金要求作为原始意义上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功能依旧存在。而且,对于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要求金融机构保持相当规模的准备金,从而转化为央行所持有的国债,也是满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这也就是经济学理论里常说的“准备金税”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更加广泛意义上的“铸币税”。因此,无论是从宏观调控,还是防范流动性风险,或者征收“准备金税”的角度来看,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在现阶段,保持适度的准备金率水平十分必要。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