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息预期再升温:良药OR毒药

2012-06-06 13:21     来源:半月谈     编辑:范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6月1日发布,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环比回落2.9个百分点至50.4%,降至今年来最低点,逼近荣枯分界点,低于去年同期1.6个百分点,这使得降息呼声再起。

  有人认为,下一步央行应进行一次不对称降息,以提振实体经济的信心。还有评论称,用降息这种饮鸩止渴的刺激方式无疑是一剂毒药。而且,中国再杠杆化的空间有限,既往以信贷投放支持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难以重复。

  观点PK:

  PMI创5个月新低 降息预期上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6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较4月回落2.9个百分点。专家指出,在连续5个月持续上行之后,PMI掉头向下,显示出经济增速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常规季节性因素以外,内需不振、货币政策节奏未能保持一致也是5月PMI低于预期的诱因。下一步央行应进行一次不对称降息,并于7月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提振实体经济的信心。

  经济下滑超预期

  “大家之前都预期二季度经济形势能够企稳回升,但现在看来情况可能会比一季度更差。”西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5月份官方制造业PMI走低折射出我国经济下滑压力超过预期。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除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外,其余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为44.8%,降幅达10个百分点,回落到最近6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导致购进价格指数大降的因素有两种,一方面终端需求走弱造成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原油价格自5月份以来持续走低也带动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诸多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企业的购进价格受到影响。”王剑辉说。

  他表示,虽然购进价格指数下降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低,但反映出的问题是工业企业生产需求严重不足,其生产积极性、主动性严重受挫,预示着6月份PMI会继续维持低迷状态。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指标是,5月份中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大幅回落4.7个百分点,下降到荣枯线50%以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分析称,这预示着未来企业开工率可能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速可能继续回落。

  分项指标的严重分化,反映市场需求矛盾十分突出。业内人士称,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调控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市场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并连带影响了其他相关行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的整体需求在萎缩,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困难,需求很弱。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